安徽财经网讯:3月13日上午,在合肥市长丰县庄墓镇小刘户村,一台无人机自国网合肥淮芜3号机场内飞出,按照设定航线在近百米高空中对交流1000千伏淮芜线进行巡检。本月初起,这条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交流输电线路合肥段率先具备无人机自主巡检能力。
当日上午,在无人机自主巡检同时,距离现场约80公里外的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输电全景智慧管控中心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无人机视角下的淮芜线输电通道全景,百米高空中线路绝缘子、耐张线夹等部位的细节也“一目了然”,如同身临其境。30分钟左右,无人机完成一轮“精细化”巡检工作,自动返回位于高压电力铁塔下方的国网合肥淮芜3号机场,全过程无需人工介入。
淮芜线是世界电压等级最高交流线路——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淮上线)组成部分之一。淮上线全长约759千米,平均高度近百米,途径安徽、江苏、上海3省(直辖市),每天将安徽电力源源不断输送至长三角中心区域。线路平均输送功率约600万千瓦,相当于当前合肥市实时用电量近七成,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每个无人机机场配备了一台无人机。通过提前设置程序,6台无人机每天定时对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线路开展360度“精细化”自主巡检,全过程无需任何人工介入。
“每个铁塔区段设置约80个巡视点位,无人机具有灵活快捷、视角广泛等特点,可以近距离、多视角观察线路和铁塔情况,能够有效‘锁定’人工巡视中较难发现‘盲点’隐患。无人机搭载的红外镜头可以精准发现线夹发热等肉眼无法识别的缺陷。”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丁鹏堃说。
自主巡检过程中,无人机结合图形分析算法进行精细化识别,一旦发现隐患将快速预警,通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线路运维人员及时进行处理。目前,过去每个月执行一次的淮芜线合肥段精细化巡视周期缩短至每周一次,线路通道全覆盖巡检所需时间由1周缩短至1小时内。
截至今年2月底,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运维超特高压线路27条,长度约1700公里,其中的±1100吉泉线、1000千伏淮芜线分别为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交流输电线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能源“动脉”。近年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探索应用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推动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向智慧运检模式转变,全方位构筑立体防护体系,全力护航长三角地区更平稳电力供应。
(李岩 丁文康 记者 祝亮)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