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秋日酒香行

2025-11-10 11:12:36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侯仁峰   

女儿今年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她问我:“妈妈,酒是怎么制作的?复不复杂?”我好奇她怎么突然问起酒,她说,如果学会了做酒,就可以自己制作酒送给爷爷了。

原来如此。爷爷爱好喝酒,上次我带女儿回老家,他开玩笑地问孙女:“宝贝,有没有给爷爷买酒呀!”“买了买了,给您买了一大箱!”说着,她就自己去后备箱搬酒给爷爷。

爷爷说笑是真的,爱酒也是真的,孩子都会当真。她知道爷爷疼她,刚接回城里上幼儿园时,是爷爷背井离乡来到不习惯的城市接送她上下学,让她骑在肩头“架大马”,带她去公园爬石头……她也要疼爷爷,爷爷喜欢喝酒,就要学习制作酒。

“酒是用小麦、高粱等粮食酿造出来的,具体是怎么酿的,妈妈带你去酒厂亲眼看一看吧!”于是,霜降后的一个周末,我们起了个大早,驱车四小时来到亳州市涡阳县的安徽徽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酱香型白酒酿造的企业,集研发酿造和储藏销售为一体,也是安徽省首家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

刚踏入厂区,就有一股浓郁的酒糟气息扑鼻而来,那是粮食发酵后特有的醇香,独闻着这香气便有了微醺的感觉。女儿深吸一口气,惊喜地说:“妈妈,我闻到了酒的气味。”

我们跟着讲解员,依次走过文化长廊、产品展厅、酿造车间、制曲车间、封坛酒库和文体活动中心。在酿造车间里,她看得尤其认真。热气蒸腾中,工人们翻动着酒醅,铁锹起落间,酒香四溢。女儿踮起脚,凑近去看那深褐色的原料,伸手轻轻摸了一下,又缩回来放在鼻尖闻。“啊!我要醉了!”她调皮的样子,对每道工序都感到新奇。

讲解员小姐姐耐心地告诉她,徽酱酒用红缨子糯高粱和小麦为原料,五斤粮食才出一斤酒,坚持自然发酵生香。从投料到出酒,要经过整整一年,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再窖藏三到五年,最后精心勾调、包装……前后三十道工序,近两百个环节。

女儿听得入神,不时发问:“这个房间里堆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踩曲?”这个叫曲块,是把蒸熟的小麦经过踩曲踩成结实的曲块,这样才能发酵出香味。这些曲块要在曲房里放半年,慢慢长出菌丝,就像给酒注入了灵魂。

看着她专注的神情,我想,即使她不能完全理解“古法酿造”背后的千年传承,但她一定感受到了那一份对工艺的执着,对时间的敬畏。

红缨子糯高粱是什么高粱?高粱尚且不知道长什么样,何况是红缨子糯高粱,光看图片是无法出真知的。于是,我们又来到了涡阳的田间地头。从酒厂出来,经过了涡河大桥,在一个近刘园村的地方,看到了一大片高粱地。时值深秋,正是高粱成熟的季节。那一片红缨子糯高粱,两米多高,整齐挺拔,叶子已黄,穗子红红的,沉甸甸地垂着,在风中轻轻摇曳,映着湛蓝的天空,不禁叫人感叹:美拉德的秋天也美不过此。

女儿“哇”地一声跑过去,站在田埂上,伸直手臂也只勉强够到低的穗尖。她仰起头,眯着眼睛看那一片红云,兴奋地说:“这个就是高粱呀,长得又高大又好看,太帅了!”阳光透过高粱穗的缝隙照在她脸上,映得小脸蛋儿更红。

返程时,我们带了两箱涡酱酒,女儿说,都送给爷爷。车窗外暮色渐合,我却仿佛还能闻到那酒糟的香气,脑海里还有那一片在风中摇曳的红高粱。我想,有些味道,有些画面,会跟着孩子一起长大,这或许也是一颗关于回报与传承的种子。(文/傅张丽)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