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胡智慧 记者 张发平)面对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约束,“十四五”期间,马鞍山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通过深化“标准地”改革、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三大路径,成功破解发展用地难题,走出一条“向存量要空间、向效率要效益”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标准地”改革领跑全省,亩均效益显著提升。作为安徽省“标准地”改革的先行区,马鞍山推动改革从1.0版本迭代至3.0版本,实现全市域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并逐步拓展至商业、仓储等领域。五年间,全市累计出让“标准地”511宗、面积3.14万亩,全面实行“出让合同+监管合同”的“双合同”管理机制。2024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工业用地固定投资强度提升至380.6万元/亩,较2020年增长30.7%;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32.2万元,近乎实现翻倍增长。
节约集约利用成果丰硕,存量土地焕发新生。马鞍山抢抓省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机遇,系统构建“自然精彩”评价体系,全力推动存量土地资源活化利用。“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清理处置闲置土地1.36万亩、低效用地3.01万亩。2024年,存量用地供应占比达33.7%,较2020年大幅提升22.3个百分点,标志着土地利用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同时,产业项目容积率明显提高,2024年新上工业项目平均容积率达1.39,较2020年提升29%。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至403.4亩/亿元,五年降幅达19.4%。
低效用地再创价值,马鞍山经验全国推广。2023年,马鞍山成功入选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逐步形成“全市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再开发体系。两年来,全市在城镇、工矿、生态、村庄四类低效用地上精准发力,累计盘活土地超1.5万亩,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案例。在城镇用地提质上,利用898亩闲置零星用地建设122个口袋公园,盘活奥体中心地块打造体育路夜市。在工矿用地增效上,博望区推行“园区-单元-项目”管理模式,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汽车上顶、机械上楼”成为产业节地新路径。在生态用地增值上,以“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生态文旅”模式打造凹山地质文化公园,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在村庄用地活化上,探索“五统五促”土地整治模式,入选全省改革创新十大案例;含山县六衖村通过收储零散宅基地,腾挪指标发展农文旅,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过系统性的改革与创新,马鞍山在土地资源紧约束背景下,不仅保障了巢马城际铁路、正奇电池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更实现了城市品质、产业活力、生态价值与乡村发展的全面提升,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马鞍山方案”。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