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记者 胡昊) 碧水映城,生态惠民。近年来,滁州市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 “三水统筹” ,通过齐抓共管、系统管控、重点攻坚三大举措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干旱少雨等不利条件下,仍实现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滁州注入 “绿色动能”。
○齐抓共管:优良水体比例稳步提升,饮水安全“零失守”
“十四五” 期间,滁州严守饮水安全底线,16 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 100% 达标,112 个市、县、乡三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均完成保护区划定。在水环境容量受限的背景下,20 个国家考核地表水断面表现亮眼:2024 年国家要求优良率(Ⅲ 类及以上)达 75%、消除劣 Ⅴ 类水体,而滁州不仅全面消除劣 Ⅴ 类,2023 年优良率更飙升至 85%,超考核目标 10-15 个百分点,实现 “水质不降反升”。
○系统管控:从源头到断面,织密全链条治理网
为切断污染源头,滁州构建 “全流程 + 精准化” 管控体系。
严控排污口审批:新建项目排污口需经专家论证,城镇污水处理口需配套湿地净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严禁设排污口,企业排污原则上需接入园区或城镇污水处理厂,杜绝直排。
饮用水源 “动态清零”:运用无人机巡护、遥感执法 APP,对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开展全覆盖排查,重点整治居民生活污染、“散乱污” 企业、畜禽养殖等问题,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一断一策” 溯源治理:针对 20 个国控断面编制专项方案,开展 “坚守断面保碧水” 行动,累计排查长江、淮河流域疑似入河排污口超 7000 个,完成 170 个排污口整治,建立 “一口一档” 管理名录。
压实属地责任:每月依据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对不达标断面所在县(市、区)发出预警函,水质情况同步通报市效能办、市河长办,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重点攻坚:项目驱动破难点,生态补偿激活力
在重点领域治理中,滁州以项目为抓手,破解水污染治理 “硬骨头”。
黑臭水体与农村污水共治:完成县城以上黑臭水体销号,建立 “月度抽查 + 通报整改” 机制防止反弹;建成 88 个乡镇、346 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 15.2 万吨,241 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毕。
流域治理提标增效:推广 “污水处理厂 + 人工湿地” 深度净化模式,确保出水优于一级 A 标准;“十四五” 以来争取中央专项资金 3.4 亿元,用于沛河水环境治理、池河湿地修复等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超 10 亿元推进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 97%,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100%。
生态补偿双向激励:落实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2023-2024 年获江苏补偿资金 5000 万元;修订《滁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依据国省控断面数据开展年度补偿金清算,让 “保护者受益、污染者付费”。
目前,滁州正以高标准巩固治水成果,拓展生态容量,全力打造 “水清鱼跃、人水和谐” 的美丽河湖,让碧水清流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