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安徽天长市:一粒小芡实何以 “链” 起 27 亿大产业?

2025-09-15 11:25:09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胡昊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 (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李炳旺 李明 记者 胡昊) 初秋时节,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宏丰芡实专业合作社的 1200 亩芡实田迎来采摘季。作为被誉为 “水中人参” 的特色农作物,芡实从田间走向车间,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村民就业的 “致富金豆”,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忙碌与喜悦。

○丰收季里的 “金豆豆”

9月7日清晨,仁和集镇宏丰芡实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已热闹非凡。碧绿的芡实塘一望无际,硕大的芡实叶铺满水面,粉紫色花苞点缀其间。50 多名采摘工身着防水服,手持特制工具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饱满的芡实苞,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芡实采摘期从 8 月上旬持续至 10 月中旬,可连续采摘约 10 次。该基地吸纳周边 120 多人季节性就业,其中 8 人常年就业,人均月收入约 5000 元。“今年种植 1200 亩,虽受高温影响,但市场行情好,头等鲜果价格超 30 元 / 斤。” 合作社理事长郑长宏介绍,亩产鲜苞约 500 斤,总产超 60 万斤,按加工成鸡头米的行情,预计总产值可突破 480 万元。

○政策引路,小芡实成大产业

芡实俗名 “鸡头米”,口感清甜且具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逐年增大。天长市依托水面资源丰富、湖滩洼地多、群众有种植传统的优势,大力发展芡实特色产业:在资金、项目、技术上向合作社、基地及品牌培育倾斜,通过宣讲、党员带头、土地流转、技术帮扶等措施推动发展;推广 “合作社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模式,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开拓市场。

如今,天长市已成为全国芡实种植、加工、销售和消费的重要县级市:拥有 120 家专业合作社、25 个商标(如 “芙蓉岗”“百荡湖” 等);“天长龙岗芡实”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 30 亿元;龙岗社区获评国家级 “一村一品” 示范村,杨村镇北荡村获省级称号;主产区获批省及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科技赋能,产业链条再延伸

天长市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芡实产业提质升级:制定《扶持芡实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提供政策性奖补,激发种植热情;推广 “天芡 1 号” 良种,覆盖率超 75%,果实更大饱满、口感更佳,亩产达 250 公斤,亩均收益约 3800 元;制定《天长芡实育苗技术操作规程》,建芡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基地,探索出芡实与龙虾轮作、与黑鱼兼作等高效模式,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 1 万亩。

2024 年,全市芡实种植面积达 7 万余亩,较去年增长 21.8%,总产量 1.1 万吨,带动运输、加工、包装、冷藏、零售等相关行业发展。

○市场拓展,“芡实经济” 辐射长三角

在市场培育方面,天长市多措并举进军长三角:依托滁州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在南京、苏州等地设宣传台,扩大品牌知名度;安徽益农芡实有限公司 2023 年在南京建直销点,创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安徽徽邮缘商贸有限公司同年与上海企业签订芡实酥肠、脆饼等购销合同。近几年,该市在长三角地区签订芡实系列订单超 1 亿元,“芙蓉岗”“湖珠” 等品牌产品热销北京、广东、江苏等多地。

同时,天长市以 “一县一特(芡实)” 全产业链项目为契机,整合各级资金超 461 万元,从基地建设、深加工、人才保障、品牌培育、贷款贴息等方面奖补经营主体;投入 440 万元中央资金用于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建设,提升减损提质、错季销售能力;出台政策对创成省级长三角基地、数字农业工厂的主体给予奖补,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27 亿产值背后的共富图景

行政推动与政策激励加速了芡实产业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天长市内外芡实种植面积达 17.5 万亩,拥有 126 家种植加工主体,从业人员超 2 万人,年产各类芡实产品近 5 万吨,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逾 27 亿元。一粒小小的 “鸡头米”,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 “金豆豆”。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