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18名小岗村民按下红手印,惊起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大包干”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神州大地,为中国农村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孕育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敢于创新创造,敢于担当奋斗。在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中,“小岗精神”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以“滴水穿石”的韧劲、“踏石留印”的干劲,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前行,总能在任何时刻顶住压力和挑战,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洪流中勇立潮头,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从“大包干”走向“大扬子”,从“大滁城”迈入“大江北”,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GDP突破4000亿元,全国排名从2012年的第185位跃升至第85位,成为近十年全国进位最快、增速最高的地市之一……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改革画卷,正是全市上下坚决扛起“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的政治责任,坚持“抓小岗促全市”的生动实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阔步新征程,我们仍需大力弘扬“小岗精神”,干字当头、创先争优,在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中闯新路、开新局,争当击楫中流时代先锋,让“小岗精神”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以改革之“钥”解发展之“问”。无论是农村综合改革、小岗村改革发展等改革经验连续5年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亦或是县域医改“天长模式”、人居环境整治“明光经验”等一批经验在全国推广。多年来,我们用好用足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打造了一批具有滁州特色的改革品牌。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要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创经验,打造更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和满意度,真正为发展注入动力、增强活力。
要解放思想、突破创新,以创新之“力”答时代之“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日前,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47个“创新之问”。我们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向“新”而行中以“质”致远。
要勇于开拓、善于破局,以开放之“姿”拓合作之“路”。从乘势到成势,纵观滁州近年来的发展之路,我们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全省率先实现与沪苏浙城市、城区、园区合作全覆盖,省际合作园区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第一。唯有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对标学习沪苏浙,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快重点平台建设,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协同协作,在平台共建、产业共育、交通共联、服务共享上持续用力,同时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取得更多务实成果。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担当之“笔”筑民生之“基”。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促进就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用心用情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要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敢闯敢试,方能成就大势;敢为人先,才能步步领先。
当前的滁州,正以一马当先的闯劲探索新路径,让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成为薪火相传的发展基因、闪闪发亮的时代标识。
当前的滁州,正以一往无前的干劲打开新天地,推动形成更多引领性工作、开创性探索、突破性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当前的滁州,正以一日千里的冲劲实现新跨越,与最快者赛跑、与最强者比拼,不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开拓新空间、增添新活力。
奔腾不息的改革创新大潮,让千年古城升腾起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让我们永葆“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姿态,决胜“十四五”、打好“收官战”,沿着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道路披荆斩棘、勇毅前行。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