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 | “切岭”精神铸就水利丰碑

2025-08-28 10:20:5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近日,“红星照耀中国・千里跃进大别山”2025 鄂豫皖主流网络媒体行活动走进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平岗岭工程,探寻一段承载着奋斗与奇迹的历史。站在平岗岭俯瞰,史河总干渠如一条碧绿的缎带,在岗峦起伏间蜿蜒向北,灌溉着万顷良田。而这看似平常的河渠,背后却蕴含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

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始建于1958年,历时14年建成。这项宏伟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灌溉面积达1100万亩,惠及安徽、河南两省4市17个县区,从根本上改变了皖西、皖中地区 “十年九旱” 的困境。

而在淠史杭修建过程中,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切岭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深度达10米以上的切岭工程就有98处,其中,平岗切岭堪称 “最难啃的骨头”。其切深在25米至30米之间,长3公里,土石方量高达343万立方米。​

今年85岁的芮泽祥是当年工程的亲历者。1958年,18岁的芮泽祥便参与到了平岗切岭工程建设中。“那时候天刚蒙蒙亮,大家就举着红旗从四面八方赶到平岗岭上开始干活。” 芮泽祥回忆道。当时的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丘岗地岩石层厚且坚硬,挖至5米以下就难以施工,从河底向上运土更是费力。但智慧的劳动者们并未被困难吓倒,经过几轮会商,研制出了“倒拉器”,还拿出了排桩松土“劈土法”“洞室爆破法”等施工方案。​

在施工时,每人一天只能领到一斤粮食,主食是“一干两稀”,菜只有咸菜、萝卜、大白菜。尽管如此,建设工地上依旧热火朝天。“那时候没有什么机械设备,主要靠锄头挖、肩膀挑。大家用独轮车推土,一车一车往坡上运。有时候坡太陡,需要好几个人在前面拉,后面的人推。” 芮泽祥说道。​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预计三年完成的平岗切岭工程,仅用8个月就顺利打通。“切岭筑渠,引水上岗” 战天斗地的“切岭”精神,成为淠史杭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河内蓄水,开始灌溉良田,这条被百姓称作“救命河”的史河总干渠,不仅让平岗受益,更让整个安徽省受益。​

如今,平岗岭下的史河总干渠奔流不息,滋润着豫皖两岸万亩良田。平岗切岭工程创造的奇迹,展现了叶集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铸就了不朽的治水丰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 唐朝 文/图)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