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徽”聚绩溪:让千年徽韵在青春实践中焕新声

2025-08-09 11:33:16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小安   

盛夏七月,徽风浩荡。2025年7月23日至29日,徽商职业学院“徽韵绩溪”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绩溪县,以“水墨徽州承古韵,青春力行助振兴”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文化探寻与乡村服务活动。实践队通过参观、走访、座谈、体验、宣讲等多元形式,在徽山皖水间追溯文化根脉,以青春之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循迹探源:解码徽文化的历史基因

实践队以“寻徽脉、承徽韵”为出发点,系统性走访绩溪县文化地标,构建起对徽文化的立体认知。在绩溪博物馆、三雕博物馆数字化非遗展示中心,队员们通过文物陈列与数字技术,直观感受徽文化从孕育到兴盛的历史脉络;前往胡雪岩纪念馆、胡氏祠堂,探寻“红顶商人”的经营智慧与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驻足程开甲祖居、胡适故居,在名臣巨匠与文人墨客的生平事迹中,体悟徽文化“崇文重教、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

“每一块砖雕都藏着故事,每一页文献都连着历史。” 队员们在庄团村徽剧文化展览馆内,系统梳理徽剧艺术的传承脉络,为后续活化利用积累第一手资料。从商贾传奇到学术泰斗,从传统技艺到民俗风情,实践队的脚步遍布绩溪的文化肌理,完成了一次对徽文化的深度“解码”。

躬身实践: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与力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以“访徽匠、传技艺”为路径,沉浸式体验徽文化的活态传承。在徽杭古道的崎岖山路上,队员们重走徽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闯荡之路,亲身体悟“徽骆驼”、“绩溪牛”精神中的坚韧与担当;在仁里水码头的青石板间,聆听民间故事里的商道伦理,将散落的徽商故事整理成册,让尘封的历史记忆重焕光彩。

宋文阁砖雕工作室,队员们看匠人运刀如笔,在青砖上勾勒山水人文;在中国徽墨文化园,见证松烟入墨、千锤百炼的古老工艺;在朱玉庆墙头画现场,观摩色彩与线条如何为古建“点睛”。最让队员们难忘的是在庄川徽派古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体验:从制坯到烧制,全程参与青砖黛瓦的诞生过程,更向一线工匠赠送防护手套,宣传安全生产知识,以细微关怀守护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青春赋能: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传承不是复刻,而是赋予文化新的生命力。”实践队聚焦“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一系列务实有效的赋能行动。与村委班子围绕“徽州三雕”技艺保护传承座谈,形成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调研报告,为非遗产业化提供青年视角;编纂“徽州三雕”雕刻技法介绍文案,让古老技艺的传承有了更清晰的“说明书”;运用AI技术对馆藏徽剧行头进行数字化复原,为传统艺术插上科技翅膀。

在精心筹备的“徽韵暖桑榆・欢歌敬耆老”联欢会上,队员们将徽剧展演与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相结合,让古老戏曲在与老人的互动中焕发新活力。重走大会山金岭古道和“皖南红旗渠”金岭洞隧道时,队员们将红色文化与徽文化深度融合,赋予传统文化更厚重的时代内涵。

此次实践活动,徽商职业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土,以专业服务乡村,既让徽墨的幽香、徽雕的精妙、徽剧的婉转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更诠释了“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的深刻内涵。正如一位队员所言:“我们不仅是徽文化的学习者、记录者,更要成为它的传播者、创新者,让这份文化瑰宝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持续闪耀。”(张林)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