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更新——数智产业蓬勃,马鞍山软件园以全省第一名成绩被授予安徽省“软件名园”称号,并获评全省首批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园区。
开放更广——融合成果斐然,举办国家级活动、赛事10余场,交出了办赛、兴产、惠民的高分答卷。
发展更快——省市季度“赛马”及月度考核位次不断前移,地区生产总值预计GDP突破511亿元,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预计64.1亿元,增长6.5%。
克服爬坡之艰、转型之难,聚力攻坚之成、收获之喜,马鞍山市花山区一步步锚定目标、阔步前行。
向智向新,产业发展蓄能起势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同一时间,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省科技厅联合主办的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AI+工业制造专项赛在花山区开赛,高手如云,行业瞩目,这也是我市首次举办AI领域全国性顶尖赛事。
值得欣喜的是,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航工军特、悟达科技、拉普拉斯、力拓云计算等13家团队与花山区签约。“看中了花山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决心、举措和实力。”深圳市司普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振广说。
放眼花山,AI产业欣欣向荣:全市唯一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花山区垂直行业AI大模型训练算力中心首批服务器点亮运营;花山区“E联矩阵”智算中心项目签约,将为全市及周边地区AI产业发展提供算力支撑;科大讯飞旗下马鞍山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城市大脑”项目;讯众通信和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在我市投资1亿元建设情绪健康监测AI大模型项目……
低空经济,是花山区新质生产力的另一张“王牌”。
千米以下的天空分外繁忙,一个与地面平行互动的低空领域不断扩张,靓马科技、航天宏图、金禾软件等企业迅速崛起,无人机、卫星在巡检物流、遥感探测等领域大显身手。花山区空间地理信息与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乘着全省首批试点建设低空智能信息网、市级低空飞行数据中心的东风,坐拥全省唯一一家地理信息产业园,花山区各类低空场景加速“上新”。花山区低空政务服务展示中心这座集展示、科普及体验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即将于2025年开放。同时,花山区正与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园,助力低空经济扶摇直上。
花山区数字赋能骨干企业转型同样一马当先。2024年,“智改数转网联”纵深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52.6%,机器换人完成率达100%。山鹰国际被评为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5G工厂。全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再获省级督查激励,“科技创新指数”排名跻身全省45个城区前十。
一批批先进企业落地生根、一个个创新团队竞逐突破,花山区处处是大干快上、创新奔涌的奋进场景。
东风醒春,击鼓催征。2025年,花山区将大力推动主导产业升级。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园区营收超26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20%。统筹推进高水平算力平台建设,壮大地理信息与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实现算力、算法、数据等要素集聚。用好“创新券”“算力券”等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策,促进平台孵化转化,打造一批“小巧灵”的数字化应用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合作共赢,开放融合步履坚定
朝阳升起,坐落在南京市玄武区的马鞍山软件园马可萌双创基地迎来崭新一天。
绿树掩映,园区优美。企业职工或聚精会神地伏案办公,或精神抖擞地洽谈业务,或奔走忙碌着接待客户;宁马两地工作专班正在接待新年上班首日就来拜访的客商,热情讲解园区产业定位、要素保障、政策优惠等。
“马可萌双创基地为长三角企业‘飞’来花山搭建了广阔平台!”马鞍山鲸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麻超说。这位自主创业的零售电商企业家感受到的利好不胜枚举——地处南京,半小时通勤,园区周边找订单谈客户十分方便;花山区政府办事效率高,可享受不少优惠政策。“最近忙着筹备3月即将上架的鲸可自主品牌,园区服务无微不至,令我倍感暖心。”
“办公在南京,招聘在南京,发展在马鞍山,贡献在马鞍山。”南京市马鞍山软件园专班人员介绍说,自2020年起,江苏软件园、马鞍山软件园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引育、党建联建等领域打破壁垒、深化合作;马鞍山软件园马可萌双创基地、江苏软件园马鞍山科技服务中心“双向飞地”运营以来,双方交流日益深入,一条条合作协议正在转化为一个个握手项目。
“我们将以建设飞地合作示范基地为契机,与花山区推进在智能制造、数字文旅、智慧社区、智能客服、智慧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开拓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1+1>2。”江苏软件园对外合作小组负责人施琦说。
开放融合,产业先行。2024年,花山区清单化落实《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举办鼓楼—花山“双城汇”产才融合活动,成立宁马元宇宙产业孵化基地。与上海市长宁区周家桥街道、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合作步步深入。举办全国青少年皮划艇U系列联赛等活动10余场,吸引长三角游客超20万人次。推动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宁马两地公安行政权力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等风来不如借风势、乘风起。2025年,花山区将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化江苏软件园-马鞍山软件园共建合作及“双向飞地”建设,拓展濮塘-江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机制,对接沪苏浙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优质资源跨区域配置。加强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机制,乘长三角一体化东风,扬高质量发展之帆。
实干担当,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2024年,花山区体育路夜市爆火出圈,为城市繁荣注入了活力,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幸福感。
“春节期间体育路夜市休市,怪想念的!”2月5日晚,体育路夜市,不少市民在春节开市首日赶来品尝风味小吃,感受网红夜市的年味儿。忙得脚不沾地的摊主吴倩直言,改造升级后,人气更旺,环境更美,顾客的体验感也更好。
原来,体育路小吃沿路摆摊,存在消防、交通等诸多问题。为此,花山区以“七未”理念服务民生,迅速行动,因地制宜提出改造提升方案,采取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模式,进行了一场“文明风”与“烟火气”同行的生动实践。体育路夜市总用地面积6366平方米,规划摊位数283个,聚力打造集美食、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夜间消费场所,全面开启“文化休闲娱乐+夜生活”新模式。夜市还加强校地合作,为安工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服务,并设置公益岗位提供给附近困难家庭、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赢得百姓肯定。
“我们坚持精细管理、丰富业态、提升服务,让夜市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撬动夜经济的消费潜能。”据体育路夜市负责人王卫介绍,夜市开市半年来人气一直很旺,平均每天7000人次,周末节假日日均12000人次。
体育路夜市的变迁,正是花山区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生动体现。仅以夜经济为例,花山区推进商圈扩容提质,加快特色垂直街区建设,延长消费时间,拓展消费空间,创造出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撬动发展新潜能,激发市场新活力,累计发放政府补贴金额超3400万元,带动销售近2亿元,让全城夜经济乘势起飞。
“营商”变“赢商”,绣花功夫下足。花山区以项目为抓手,建立线索洽谈、签约落地、开工见效的闭环推进机制,集中攻坚、破解各类要素制约,做到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支持东华软件研发推广“无证明城市”配套终端,提升办事效率。稳步推进“放管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线上线下办理各类涉企服务事项24.6万件。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减税降费及退税2.3亿元,持续开展“企声响应”为发展护航。
蛇年新春,生机勃发,千帆竞渡,热气腾腾。2024年花山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继续以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底层逻辑和“撒手锏”,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全力吹响拼经济的冲锋号。 (季晨辰)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