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美好江淮 > 综合新闻 > 正文

绩溪县荆州乡:深山取“耳”

2024-10-22 08:34:50 来源:   编辑:陈敏  审核:张弘

10月19日清晨,在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一对师徒的身影穿梭在竹林间,在叮叮当当的行囊抖动声中,绩溪县荆州乡九华村村民王金均和徒弟沿着山路向上走去,开始了一天辛劳的采耳生活。

荆州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东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交接点,这里群山连绵不绝、气候温润,有着丰富的林下资源。生活在这里的山民有着长期采摘山货的经验,每到十月中旬阴雨天后,他们便会结伴进山。

(荆州乡群山连绵云海翻腾。傅忠翛摄)

“因为山里气温偏低,一方面毒蛇野兽入洞相对安全,另一方面雨后石耳湿润方便采摘。”采耳人王金均说。

石耳是一种地衣形状扁平,呈不规则圆形,酷似“人耳”,正面褐色,背面为黑色绒毛。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之中。海拔越陡峭、危险系数越高的石壁上越有石耳生长。石耳生长极为缓慢,每年只能长大几毫米。

石耳的颜色十分接近石壁,要有充足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发现它们。雨后,硬而脆的石耳变得湿润柔软,也是采摘的最佳时机。

采耳人需要熟悉石耳的生长习性,每次采摘,都需要2个人配合完成,山顶上的徒弟利用粗树干固定麻绳,守在上方,朝下放绳的同时做好保护以防顽猴解开麻绳。采耳人在腰间系上绳索,下到悬崖上采摘,每次采耳的工作都由王金均完成。

采摘石耳不仅需要老道的爬山经验,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岩壁上生满苔藓,采耳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王金均从14岁开始随父亲上山,传统的采耳技艺已传三代。对手中的麻绳、手套等工具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每年有好几个月都在与大山打交道。

(采耳人在绝壁上采摘石耳。史学明摄)

石耳十分珍贵,两个小时高强度的采摘下,仅仅获取一斤多。它不仅是徽菜“三石”(石鸡、石耳、石斑鱼)中的食材之一,更是一味难得的中药。纯正的石耳无法通过人工种植获取,采摘结束后,三至五年方可长出新石耳。

“石耳的价格很高,个头大的石耳可以买到两三千元一斤,小的也要一千元左右。”王金均望着手中的石耳笑着说。

(采耳人展示采摘的新鲜石耳。傅忠翛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荆州乡践行“两山”理念,大力发展林业经济。随着森林生态的恢复,群众种植采挖的野生山果、药材达100多种,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良好的林业生态带来丰厚的回报,高品质山货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傅忠翛、章昭鑫)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