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着力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治理优、乡风淳”的乡村振兴建设之路。
夯实组织基础,强化干部队伍新形象。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我们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利用周二例会集中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以及《党章》《条例》等党内法规22次,开展冬训春训培训班、党员教育培训7次。二是严肃组织生活。我们以“支部备忘签”为抓手,紧抓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每季度深入了解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监督、早纠正。三是建强干部队伍。我们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导向,打造本领过硬的镇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持续发挥选派干部优势,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
发挥组织作用,拓宽社会服务新路径。一是议事协商见实效。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村议事协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自然村为单位按照“1+N+X”模式架构成立村民协商委员会,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协调配合协商工作,提高村议事协商的工作效率。现已成立村民议事协商委员会147个,覆盖全镇所有自然村,畅通和规范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二是暖心走访解民忧。我们紧紧围绕“入户访民情、走访暖民心”核心要求,选优配强169名居民组长,入户走访8107户,发放《宣传手册》7000余份,电话走访7153户,做到了网格式化全面走访。共摸排上报问题102件,其中民生福祉类5件、城乡管理类7件、政策咨询类13件、纠纷调处类4件、基础设施类30件、其他问题30件。三是信用村建设激活力。我们以村为单位,实行“乡镇—行政村—村组”三级管理,组织乡镇业务骨干入村现场为村级采集员、评议员模拟采集、示范演练、答疑解惑。构建“线上+线下”宣传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广播、宣传栏、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2024年以来,累计发放党建引领信用村宣传材料10000余次。
激发善治活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一是优化人居环境。我们以“户户干净、村村整洁”为目标,聚焦生活垃圾清理、沟塘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房前屋后整治等方面开展全覆盖检查,整治期间自然村及道路共清理秸秆堆和杂物堆1800余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1900余车、河面漂浮物50余处、破损广告(墙体广告)600余处;集镇秩序整治共规范店外经营行为800余起、劝阻违规停车行为1100余起、清除乱贴小广告300余张,实现镇容村貌明显提升。二是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充分发挥镇党委“前沿作战部”的指挥作用,聚焦提升项目收益,持续激活“老三资”107处,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不断发展“新三样”,全力推进屋顶光伏安装,屋顶光伏安装、乡村振兴光伏电站发电量工作均位于全区前列,积极稳步推进“50+N”项目,目前,15个村已全部完成村集体领办农场任务。三是发展特色产业。我们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推进精品、特色、优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模式,全镇优质粮种植面积9万亩,千亩小麦绿色示范区1个,朝天椒种植面积1.3万亩。积极推广“粮经套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实现西瓜套种豆角等多种套种模式。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特色产业,全镇规模养殖场43家,其中以兴亚养殖场为代表的肉牛养殖,规模占全区的11.8%。(李清 )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