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乡镇传真 > 正文

阜阳颍州区西湖镇:耄耋夫妇醉心花挑旱船

2024-11-25 16:03:17 来源:   编辑:阮怀霞   

每天下午,年过八旬的雷宜仲夫妇都会和一群老伙伴在自家小院里排练花挑旱船。他们骑着“毛驴”,划着“小船”,在土味十足的民间小调伴奏下分组练习。雷宜仲是阜阳颍州区西湖镇大田中老年艺术团团长兼总导演,他与花挑旱船结缘已有70余载。

从茶馆服务员到剧团负责人

在大田居,88岁的雷宜仲老人是受人称赞的大明星。虽然没经过系统科班训练,但他吹拉弹唱、民俗表演样样精通。这一切还要从他的童年说起。

新中国初期,阜阳县大田区(如今的大田居)群众生产热情高涨,反映农村生活的文艺演出丰富多彩,花挑旱船在大田乡蓬勃发展。少年雷宜仲对花挑旱船产生了浓厚兴趣,每次在集上看完演出,回家后就拿着扫把当道具、骑着竹竿模仿文工队表演。

1957年,大田区委一位领导在街头茶馆遇到当服务员的雷宜仲,见他上过小学便让他做统计员。1958年春,喜欢吹拉弹唱的雷宜仲被调到区文化站。同年夏天,他被选派到阜阳县戏剧学校学习100天戏曲,这是他唯一一次接受文艺培训。培训结束后,区文化站成立剧团,雷宜仲因受过培训,便担任了负责人。

大田剧团的风雨历程

不久后,大田剧团便活跃于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作为负责人,雷宜仲精心编排节目、撰写剧本,与40多位演员一起为乡亲们献上喜闻乐见的节目。

上世纪60年代,因区域调整等因素,大田剧团解散,雷宜仲回家务农。农闲时,他依然在村里的文化宣传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宣传活动。

改革开放后,大田剧团恢复,雷宜仲出任团长,一干就是3年多。期间,他带领剧团在九龙、五坑、欧庙等周边进行文艺义演,节目既有《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等传统经典剧目,也有自编自导反映现代农村生活的新戏,深受群众喜爱。

2014年,古稀之年的雷宜仲和老伴杜凤兰商量,认为不能在家闲着,决定召集曾经一起表演戏曲的老伙伴,重拾民间艺术传统,尤其是深受欢迎的花挑旱船民俗文化。他们的提议得到大家积极响应,没多久,大田中老年艺术团正式成立,花挑旱船这一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时隔数十年后重现大田。

愿为乡亲们表演到老

为了艺术团,老两口把积蓄都投进去,用于订服装、做道具、编节目。2014年10月,艺术团进行首次表演,节目包括传统戏曲选段等。演出当天,乡亲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自那以后,艺术团在镇里声名大噪。除了义演,镇上的商家也纷纷邀请他们参加商业演出。演出收入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给团员,而剧团服、化装、道具等开支全由老两口承担。

今年春季阜阳马拉松系列赛,雷宜仲带领团队在程集镇公路赛道边表演花挑旱船,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让围观市民一饱眼福。

雷宜仲表示,大田位于西湖岸畔,花挑旱船源于渔民水上生活,简洁明快、朴实活泼,深受百姓喜爱。近年来,花挑旱船民俗艺人日益减少,这一民间艺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我和老伴热爱这项表演,只要还跳得动,就会一直为乡亲们表演下去。”(任刚)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