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乡镇传真 > 正文

安徽阜阳颍州区:内河补水为农田“解渴”

2024-06-21 14:39:5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阮怀霞   

6月15日一早,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前进村董王庄村民李文庆和老伴付金英来到自家地里,将小型抽水泵轻轻丢入沟内,接入水管,开启电源……不一会儿,涓涓河水通过水管流入一路之隔的玉米地。

这是自6月初夏种后,李文庆第二次从董王庄沟内抽水灌溉农田。他来不及擦拭头上的汗珠,两只手紧紧拿住水管,由东到西依次浇灌。地里一拃高的玉米苗,“喝”饱了水后整齐地排着队。

“正是玉米出苗期,要是不及时灌溉,会影响玉米生长和收成。”李文庆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天气干旱,多亏了引来的河水,让抗旱用水得到保障。

近些天,董王庄提水站3台提水机组不间断工作,每天从润河提水约9万立方米。汩汩河水沿着农田旁的沟渠顺流而下,为刚刚露头的农作物“消暑解渴”。

水是农业的命脉,种后补墒如此方便,得益于一个月前投入使用的董王庄提水站。

“董王庄提水站是颍州区农村小水体水生态治理工程三塔集镇片区的一部分。设计过程中,在内外河道里安装了许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精准记录和保存水位数据。”颍州区三塔集水利站负责人介绍,当内河水位达到设定的预警值时,控制系统将下达指令,自动启动“开关机”模式。

在颍州区三十里河排灌站,8台提水机组正开足马力从泉河提水,一路向南,流向中水河、高水河等内河,方便周边乡镇灌溉农田。

接近晌午,颍州区西湖镇梳妆村的刘兴快依旧在地里忙活着。清水如丝带般穿越管道,缓缓流入田间。没过多久,原本略显干涸的土地变得湿润,玉米苗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看着农作物“止了渴”,刘兴快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从种下玉米到现在一直没下雨,还好河里有水,我已经浇了三次水。”刘兴快说,从泉河提来的水犹如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

早在2024年5月,三十里河排灌站就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对8台机组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更换。入汛后,该排灌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及时调整开机计划和时长,保障三合、西湖、程集等乡镇100多平方公里灌区农作物用水。

当前各地正进行造墒播种,或种后补墒。记者从颍州区水利局了解到,该局提早谋划,已组织人员对颍州区的涵闸、泵站进行全面检修,做到随时正常启用。“5月底就要求各个涵闸、泵站实时开启进行内河补水。”颍州区机电排灌站负责人表示,目前颍州区泵站共开机1200多台时,有效保障了灌区农作物用水。(汪文婕 闫翊)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