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不仅能提升土地利用率,还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萧县青龙集镇青龙集村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路径,培育“农村党支部 + 集体合作社 +农户”模式,将农村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统筹,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积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子。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又有分红又放心!”村民王兴启兴奋地说,这正是青龙集村通过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强村富民的生动写照。
过去,不靠城、无工厂、缺资源的青龙集村是镇里的弱村。2019 年,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该村实现了脱贫。在不断实践和发展过程中,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户籍人口 6000 多人,光在外地务工的就有一半,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咱们村土地多半还都是沙土地,地力差、效益低。”面对青龙集村的“尴尬”局面,村党总支书记朱玉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症结的关键在于这个传统农业村庄的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缺乏持续的发展动力。
2021年,萧县将探索、复制和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实现强村富民的重要举措。青龙集村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很快,青龙集村党支部便以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并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宣传政策、阐明利弊。
青龙集村希望通过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相结合,将村里的资源统筹起来,带动群众抱团发展。在统筹资源要素时,土地是关键一环。“镇村干部通过走村入户鼓励引导村民将自家土地经营权入股至合作社。最终,全村205 户农户将800 余亩土地集中流转至合作社。”其间,有些村民担心入股有风险,因此对参与合作社有些犹豫。为打消村民的疑虑,合作社为每位入股村民设立账户,详细记录土地折股情况,让村民“一目了然”。
土地流转之后,村党支部开始统一测绘丈量、破埂除杂,把原本分散的零碎田改造为连片田,集中整合土地 800余亩,让“小田”变成“大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打下基础。
“‘小田’变‘大田’,土地还多出十余亩,现在平均亩产纯收入达到了 5000 元。”党支部书记朱玉龙说。这不仅带动了村级发展,实现土地增值,还解决农民部分就业问题。为我村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小田变大田工作,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下一步,我们将以小田变大田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镇党委书记张磊表示。(张衡 胡凤凤)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