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少一分强制,多一分温情——家事纠纷执行巧用“加减法”

2024-09-23 06:55:3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何舟 曹开发)“妈妈,我俩加个微信吧,以后有什么事就可以直接联系你了!”申请执行人对着被执行人说道。这是宁国市法院近日成功执结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后出现的场景。

2013年父母离婚后,申请执行人李某一直跟随父亲生活,刚过完十八周岁生日的她,即将步入象牙塔开启大学校园生活。开学前,思量许久的李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作为被执行人的母亲汪某支付2015年至2024年期间的抚养费共计6万余元。

执行阶段,执行法官依法向被执行人汪某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汪某收到通知后,焦急地向执行法官诉苦,“法官,我已经再婚生子,日子过得很拮据,暂时真的没有能力去支付这笔抚养费,而且我之前和李某父亲书面约定过,我每月分别为李某存款200元、支付李某理财保险的保费300元,其他的费用由李某父亲承担。”得知这一情况,执行法官立即向李某父亲核实书面协议和理财保险的真实性,得知汪某每月的确为李某交纳了300元的保费,至今已满10年,但每月存款的承诺没有兑现。

执行法官认为,被执行人汪某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相应的抚养义务,通过与双方沟通,发现母女二人关系冷淡的原因是长时期缺乏交流造成的隔阂。要办好这起执行案件,必须找到问题症结,用对方法。

“要在亲情伦理的说理上用‘加法’,在强制执行的措施上做‘减法’。”执行法官尝试通过修复母女关系,让李某全面真实地了解汪某目前的生活现状,理解她暂无能力完全履行义务的困境。如果完全按照法律程序,对案件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强制执行,母女二人关系肯定无法缓和,案件效果更得不到保证,只有先解开双方心结,才能更好化解纠纷。于是,执行法官通知母女二人到法院,让许久未见的母女俩见上一面,并耐心充当起修补亲情裂缝的“粘合剂”。

“你妈妈很不容易,她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每月还坚持为你购买理财保险。”“女儿已经考上大学,即将开启新的人生,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也要关心她,看看她上学有什么需求。”通过不断沟通协调和释法明理,李某逐渐理解母亲汪某的难处,认可汪某的付出,汪某也感受到女儿成年后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双方不约而同地寻求一个更加温情的解决方式。

考虑李某年纪尚小,金钱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执行法官结合案件标的金额和李某后续学习生活安排,为双方提供了多种执行方案作为参考。最终母女二人选择其中一种最佳方案达成执行和解,李某同意放弃部分执行金额,在汪某的监督配合下,自行决定理财保险收益的处理,同时自开学之日起,汪某每月向李某支付1000元生活费,保障李某正常学习生活。

案件执行前,母女二人没有联系方式,形同陌路,经过执行法官的沟通共情,双方在法庭之外重拾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家事纠纷不同于一般民商事纠纷,该类案件一般交织着伦理、情感、权益等因素,因此在执行该类案件时,要兼顾情与法的关系,少一分强制、多一分温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妥善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