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潘紫媗 曹开发) 清明时节,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的燕笋开始进入采收期,成群的燕笋纷纷破土而出,一个两个,透过竹林的阳光照耀下,鲜嫩可爱,村民们喜滋滋地采收,宁静的大山变得热闹了起来。
“长出七八厘米就可以挖了,但锄头得斜着铲下去,土里还有一节呢。”发现目标后,华阳镇郎家溪村村民汪东华熟练地用锄头挖着燕笋,不一会儿,就搜罗了一小麻袋,“现在家家户户都开始挖了,以前挖了愁销路,现在都卖给村里的詹师傅家,今年能收1.2元一斤,价格还不错”。
詹家义是村里有名的收笋大户,村里40%燕笋都卖给他。走进他的笋干加工厂,一袋袋新鲜的燕笋倒在地上,十几个工人们有序地切笋、剥笋、洗笋,不一会,大锅旁就堆满了一筐筐青白鲜笋,水灵灵地透着春天的气息。两位工人合力将4大框笋倒入盐水锅,开始蒸煮。“大概一锅要煮一个半小时,每过20分钟用耙子翻一次,这样笋才能煮的均匀,煮好捞出来到旁边的烤箱里,烘烤20多个小时,香喷喷的燕笋干就出炉啦,烧菜可好吃了!”负责煮笋的邵恩贵师傅热情地介绍道。
“每年3月底就开始忙碌了,现在一天能收5000斤燕笋,等清明后,进入燕笋产出高峰期,能收上万斤!”詹师傅乐呵呵地说,“新鲜燕笋保鲜时间较短,做成笋干,即保留笋味,又延长保质期,现在一天能产出700斤笋干,后面笋多了,还要再多顾几个人来帮忙呢。”据了解,詹师傅不仅收购村民家的鲜笋,还雇佣村里的脱贫户来帮忙,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燕笋销路问题,还带动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以前自己家也晒笋干,但不成规模,遇上阴雨天还发霉变质,真是干的累死累活还挣不到钱,现在把家里的笋直接拿到这卖就行,可省心了,有多余的时间就来帮忙剥笋,还能多挣个零花钱”。前来卖笋的村民感慨着。
郎家溪村位于绩溪县华阳镇东北部,全村有燕竹种植户400余户,种植面积4000多亩,竹笋产量20万斤,村周边三面环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山庄农业村。目前燕笋深加工产业采用“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模式,将个体及零散农户有效集中到一起,让农户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村电商服务点,推进农产品公司订单收购模式,畅通笋干销售渠道,实现竹笋制品效益最大化。“这几年,村里以‘引进+培育’的方式,陆续建起4家笋制品加工厂及专业合作社等,现在种竹、挖笋、笋干加工已经成为了本地村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郎家溪村党总支书记张建福介绍,“下一步,会加强技术引进,提高笋干品质,让绩溪燕笋干的名气越来越大,走向更多人的‘三餐’与‘四季’。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利用加工厂烘制更多品种的应季果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让村民的日子能像燕竹一样节节高!”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