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宣城 > 正文

绩溪县伏岭镇中心小学创新性推进非遗进校园

2024-01-02 15:07:04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曹开发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王路光 朱孝龙 曹开发)绩溪伏岭是徽剧之乡,伏岭徽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受到文化部嘉奖。2000年至今,伏岭镇中心小学聘请当地非遗传承人、老艺人来校开设徽剧童子班,传承徽剧。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统筹安排布署,有序推动落实伏岭徽剧传承,让伏岭徽剧这项传统民间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近年来,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中心小学结合传统徽文化,积极探索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以乡村少年宫为阵地,通过现场教学、徽剧展演、开展徽剧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徽剧的自豪感、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传统徽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和活跃乡村校园文化生活。

伏岭徽剧在伏岭民间传承近两百年历史,延续不断,至今仍有一批剧本,曲谱和道具、行头存留在当地。民间的徽剧老艺人自幼学艺,成年后自导自演徽剧百余出,平时娱乐传艺,每逢春节则登台公演,流传至今。

2000年,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下,在伏岭镇中心小学成立徽剧童子班。小演员大都为学校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随着学生升学变动,逐年选拔充实。学校每周安排半天学习,聘请当地民间非遗传承人邵茂深、邵名钦、邵千峰、邵新溪等老艺人现场指导和教学。非遗传承团队主要教授孩子们戏曲理论、戏曲专业知识;训练基本功、走台步、跑圆场、身段,包括唱、念、做、打及戏曲片段。自2006年8月以来,学校非遗进校园活动先后受到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关注,接受了多家主流媒体的节目录制和采访,先后到合肥、北京等地参演,反响强烈。2016年6月,伏岭镇中心小学被安徽省文化厅确定为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

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两次到伏岭调研徽剧传承,进入学校,与学校老师、徽剧老艺人进行交谈,对学校传承徽剧的热情和执著给予充分肯定。著名徽剧表演艺术家王丹红、汪育殊等戏曲大咖都到伏岭小学指导徽剧童子班的工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说:“伏岭徽剧不需多专业,存在就是一种价值”。正是这份肯定,赋予学校对徽剧非遗传承莫大的信心和动力。

伏岭有春节演出徽剧的传统,每临寒假,非遗传人就组织排练新节目,每日排演,风雨无阻,直到正月初四演出结束。期间,学校安排教师全程参与值班,确保排练工作安全有序,达到预期效果。

伏岭有着很好的徽剧传承氛围,很多家长从小就受到徽剧艺术的熏陶,人人都能唱上几句,有的家长曾经也是徽剧童子班的学员,他们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学徽剧。为了打消家长担心排练影响学习的顾虑,排练全程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遇到演出任务外出时,老师也是及时加以落下的课程。有了家长的坚定支持,徽剧童子班才得以一茬茬延续下来,生生不息。

多年来,伏岭徽剧童子班通过磨砺,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从乡村走向都市,引起各界的关注。2006年8月,学校徽剧班的徽剧唱段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2009年3月,福建海峡电视台来伏岭小学校拍摄徽剧专题片;2010年学校徽剧节目在上海世博会安徽馆视频播出;2011年7月,安徽电视台的公共频道“您好,新安江”栏目播出伏岭小学表演的徽剧节目;2012年徽剧童子班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七家主流媒体采访;2014年在宣城市首届三月三敬亭山民俗文化节展演中演出;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徽剧童子班的小演员乘座高铁进京表演《美女引凤》、《万花献瑞》、《水淹七军》等原汁原味的徽剧。徽剧童子班章勇康同学在安庆黄梅戏剧学院参加第十九届安徽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展演,获得优秀奖。2016年6月,伏岭镇中心小学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

近年来,绩溪县伏岭镇中心小学结合传统徽文化,积极探索开展徽剧进校园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徽剧展演、开展徽剧文化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徽剧的自豪感、认同感,培养学生对传统徽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和活跃乡村校园文化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使伏岭徽剧进一步传承下去,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伏岭镇中心小学将徽剧教学纳入学校校本教育体系中,努力实现“文教融合”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保持连续性和持久性。学校负责人表示,要让徽剧元素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使“非遗进校园”真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激发爱国热情,进而转化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