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为帮助到村任职选调生开阔工作视野、提高服务群众本领,举办到村任职选调生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为此,安徽省组织到村任职选调生前往凤阳县小岗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国情调研方法等内容,开展为期一周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明不足、知改进、懂提升,我明初心、知使命、懂担当,我不断拔节、向上生长。
上好三农发展“理论课”,摸准乡村振兴“新脉搏”。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回望小岗,它从历史的风雨中一路走来,从46年前,18位带头人按下“红手印”到今天的“当年农家”“小岗村宿”“盼盼食品”,无不是无数小岗村干部投身基层建设的生动落地案例,是他们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小岗村事业发展的强大实践力量,使得小岗村大踏步迈向新时代,成为一片创业热土、一个产业摇篮、一处改革示范。“吾身有涯,而知无涯也。”虽然此次培训只有短短一周,但是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愈发坚定向理论知识“高山”前进的信念,了解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是在于运用转化、在于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于让老百姓真真正正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名在村选调生,我们要扎扎实实开展理论学习工作,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将问题放在脑子里,将乡村振兴的答案写在基层大地上。对待学习切忌不能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学会正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允许自己有成长的空间,列计划、追落实,不急不躁、蹄疾步稳,努力积攒知识,用知识的厚度转化为群众的笑容甜度,不负时代嘱托、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期待。
上好群众路线“专业课”,练就为民服务“硬本领”。走进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最令我感动的是沈浩同志那一双沾满泥巴的皮鞋,通过它仿佛看见沈浩同志当年走村入户、帮扶发展的场景,就仿佛沈浩同志还没走远、仍然活在小岗村。“小岗人舍不得他走,小岗需要他、离不开他。”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次献给了中国农村改革,其余三次献给了人民拥护爱戴的沈浩同志。小岗村不仅仅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沈浩精神”的实地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一路走来,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处处围绕人民、重视人民,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宗旨,才能在重重险阻中逆流而上,在时代大潮中绽放光彩。展望新征程,作为基层一线的在村选调生,我们也要握紧历史的接力棒,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将承诺践诺落实到每一件急难愁盼、每一次政策解读、每一场矛盾调解中来,沉下心、放下架子,走到群众中去,莫让“遮阳伞”阻碍了交流、让“防晒服”拉开了距离,真正搞清楚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不为名与利、不为权所惑,只为群众安居乐业,紧紧围绕人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基层实践中汲取发展智慧,真真正正使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基层。
上好实干精神“特色课”,争做小岗精神“传承者”。在小岗村,我看到了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带头人”毅然签下的“生死契约”;为了架上一座“致富”桥,沈浩辗转各地争取到的“45分钟”;为了推动“小岗村”事业发展,村“两委”成员的“披星戴月”......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告诉我们:“当基层干部,不能搞虚的,要干实事,为老百姓谋实事。无论是“贴着身家性命”干事的“带头人”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沈浩书记”还是“我们甘之如饴”的小岗村干部,无不是“老实说话、老实做事、老实做人”的最佳诠释,是他们不怕苦、敢担当、能奉献的高尚精神品质,才有了小岗村日益蓬勃发展的今天。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是如何将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仍未画上句号。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一名年轻党员干部,我们要谨记前人嘱托,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搞不切实际的“浮夸风”,将人民群众的真实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实际成效的“试金石”,要真干实干,挽起袖子、迈开步子,围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广泛收集民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保留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主动作为、善作善成,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一同擘画全面乡村振兴新篇章。(谢悦)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