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皖企 > 正文

【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一粒米”延伸出致富链

2024-12-05 12:16:27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编辑:孙晓帆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来安县汊河镇的滁州市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看到一辆辆满载稻谷的大卡车,正排队等待检测入库。大米加工车间里,年产20万吨优质大米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从上料、筛选、去杂质,到脱壳、色选、分级、包装,一气呵成,生产出的有机和绿色大米陆续运往福建、广东等地市场。

“过去这个加工规模要四五十人,现在有了这条自动化生产线,十来个人就可完成。加工能力强,可有效带动当地农户种植水稻,并延伸出仓储、烘干、培训科普、生态休闲、研学旅游等产业,促进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滁州金弘安米业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范瑞松对记者说。

作为当地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金弘安米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加工业带动粮食种植,先后在当地流转了5.7万多亩土地,通过“公司+合作社+示范区+农民”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吸收劳务用工,与广大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同时,通过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价值,帮助农民摆脱传统种植养殖业收益低的困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直接带动约1万名农民从事高科技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

“我们与当地农户签订面积12万亩的优质稻谷订单,按优质优价每年收购农民的稻谷6万吨,为周边农户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范瑞松告诉记者,助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同时,企业自身也获得发展,实现村企“双赢”。

在来安县大英镇,作为金弘安米业的种植业板块,安徽耘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6000亩核心种植区土地平整、配套完善,由当地村民分片从事农业生产。“我们对农药、肥料的使用有严格要求,有机稻农田可散养鸭子,既可吃虫子,粪便还田还能增肥,生产出的大米最高能卖到7元1斤。”基地工作人员胡守健对记者说。种植区附近,耘泰研学基地“耘泰慧谷”,每年有大量中小学生前来参加农耕体验、自然课堂、素质拓展等特色活动。

依托金弘安米业,大英镇广洋村联合辖区内其他4个村抱团发展,利用项目资金与安徽耘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村企联建,深化利益联结,促进产业发展壮大。2017年以来,先后争取项目资金1170余万元,建设有机蔬菜大棚、粮食仓储用房、粮食烘干房、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配套设施,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虽然土地流转出去了,但我还能在家门口干活,收入还比以前高了不少。”大英镇村民秦康将家里的10亩地流转给了金弘安米业,每年有7000元租金收入,平时在该公司的农场和米厂里干活,每个月还有4000元工资,成了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工资收入的“双薪”农民。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