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群众的共同期盼。近年来,砀山县李庄镇人大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动员号召人大代表立足履职为民初心,投身和美乡村建设主战场,在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社情民意、建议办理、实事好事等方面争先锋、做表率,以代表“履职”之笔,擘画担当作为新图景,合力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谱写为民服务“新乐章”。
环境整治润民心,扮靓美丽乡村“景色”。乡村要振兴,环境须先行。环境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工程。李庄镇人大代表把助推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建设和美乡村的先手棋,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宣传发动、监督助推作用,促进环境整治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垃圾的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促进村庄内垃圾日产日清,通过设置合理的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桶,有效解决以往垃圾随意堆放、异味扰民的问题。同时,积极倡导垃圾分类,引导村民树立环保意识,让村民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在村容村貌提升上,代表牵头组织对村庄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整治,将闲置土地进行绿化、美化,打造多个乡村景观节点,为村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扮靓美丽乡村的“景色”。
政策宣讲释民惑,提升产业发展“成色”。产业兴旺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支撑。该镇人大代表牢牢扭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当好惠农政策宣讲“传声筒”,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催化剂”。组织政策宣讲会,邀请农业、电商等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村民详细解读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实际操作指南,帮助村民理解如何利用政策来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走进企业,向企业经营者讲解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对于一些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代表利用人脉资源多、联系范围广、接触层级宽的优势,为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最大限度降低群众办事难度和时间成本,助力推动产业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增强群众对政策的获得感和认同感,最终实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目前,该镇已形成李园新村庭院经济、振兴社区小麦种植、镇东村车厘子种植与鸵鸟养殖、汪阁村冷库租赁、李园新村蓝印花布文化旅游、镇东村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
收集意见察民情,厚植为民服务“本色”。人大代表是联系政府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李庄镇将察民情作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关键环节,不断厚植为民服务“本色”。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意见收集机制,除了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农户走访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线上平台、电话热线等方式收集意见。人大代表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整理分类、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按照轻重缓急分为现场答复、形成代表建议、转交转办等情况,对于群众反映的能够直接答复的咨询类问题,现场给予解释或答复,实现“零距离”听民意,“面对面”解民忧;对于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形成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建议提交党委政府,为党委政府把握民意、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用心用情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办理建议解民忧,增添代表担当“亮色”。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李庄镇人大在收集到群众建议后,迅速行动,对建议进行细致梳理和分类,对于涉及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议,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推动建议落实。针对群众提出的农村道路建设问题,与交通部门沟通,组织实地调研,制定道路建设方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道路修建项目的顺利推进;对于村民反映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议,人大代表们积极推动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的建设,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建议办理“回头看”机制,适时组织人大代表对建议办理答复中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核查工作,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建议办理结果,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民生实事惠民众,擦亮百姓幸福“底色”。民生实事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李庄镇人大始终把民生实事放在重要位置,将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关键路径。在教育领域,督促政府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推动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医疗方面,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协助卫生部门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增加药品的种类和储备,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组织医疗团队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咨询,重点关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跟踪服务。在养老方面,紧扣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性开展戏曲舞蹈、健康养生、常见病预防、防电信网络诈骗等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老年人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一步,李庄镇人大代表将继续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具有时代特征、李庄特色的“人大品牌”,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唐璇)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