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 > 正文

安徽商务:击楫中流 飞舟竞渡争先锋

2024-01-05 10:42:02 来源:安徽省商务厅   编辑:刘珍   

江淮大地沃野千里,八百里皖江悠悠东去。走好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安徽商务人在奋进,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

2023年,面对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和内部“三重压力”加大的重重困难,安徽省商务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和“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勠力同心、实干笃行,全力以赴促消费、扩开放、强平台,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实现历史性突破、迈上历史性台阶,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1—11月,安徽商务经济“八大指标”历史性跃居全国前十。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2.1万亿元,同比增长7%,总量稳居全国第八。

进出口7386.1亿元,历史首次跃升全国第九,2011年以来首次跃居中部第一。

进出口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8.5个百分点,增速跃居全国第七及长三角、中部第一。

出口4823.5亿元,历史首次跃升全国第九,2009年以来首次跃居中部第一。

出口同比增长13.7%,在全国前十大外贸大省市中,安徽进出口增速、出口增速首次位列第一。

实际对外投资21.1亿美元,总量2011年以来首次跃居全国第十。

实际对外投资同比增长35.9%,高于全国23.2个百分点,增速跃居全国第十、长三角第一。

实际使用外资138.5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国20.3个百分点。

一组组增长的数据,充分证明安徽商务正有力有效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彰显出安徽商务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聚焦扩内需、畅流通

消费市场活力增强

为促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一年来,安徽省商务系统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群众消费需求,积极出政策、办活动、优载体、创业态,消费市场“热”力持续提升。

2023“徽动消费”提振年行动推进会议(电视电话)在合肥召开

“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安徽省出台2023年商贸流通12条、扩大汽车消费7条、促进家居消费16条、更大力度恢复和扩大消费11条等政策,为消费市场回暖注入“加速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各地累计发放消费券18.7亿元、撬动消费超360亿元,举办促消费活动近5500场、实现商品销售额360亿元。新能源汽车消费连续8个月保持40%以上增长,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保持13%以上增长;限上商贸单位累计超2.3万家,销售额超过100亿元、50亿元的大型商贸企业达到30家、41家。

“城市+农村”协同联动,消费载体提优升级。合肥淮河路步行街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滁州列入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舒城、南陵等20县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岳西、金寨、凤阳等12个县(市、区)入选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合肥百大、商之都、阜阳华联入选全国商业连锁百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新增农村电商经营主体1.8万家,认定网销额超千万企业106家、年网销额超百万品牌135个,全省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1100亿元。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行动加快推进。

全国“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安徽站)启动暨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上人头攒动

“场景+业态”创新驱动,消费活力提速赋能。安徽省商务厅会同多部门出台商文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即时零售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组织电商企业参与“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和“双品网购节”,预计全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慕晨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4家电商企业入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霍山县大别山电商产业园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聚焦增动能、优结构

对外贸易成效斐然

2023年,受国际环境影响,外需持续疲软,外贸形势严峻。越是困难,越要戮力向前。安徽省商务部门一方面抓好外贸结构调整,一方面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并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外贸发展逆势上扬,转型升级成效斐然。

突出“新产业”,出口结构更加优化。安徽省商务厅出台安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5条”,全力以赴育“新”求“进”,围绕十大新兴产业,以产兴贸、以贸促产,全省汽车及零配件出口增长1.1倍,整车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保持全国第2位,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一辆“安徽造”,自主品牌出口销量连续21年保持全国第一;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16.5%;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3.3%,占全省出口比重提升至68.4%。

“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

突出“新市场”,国际布局更加多元。安徽省商务部门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超4500家次企业参加广交会、土耳其汽配展、香港环球资源展、美国拉斯维加斯纺织服装展等境内外知名国际展会,签订意向出口订单超420亿元。举办“抢抓RCEP机遇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报告会,建立“RCEP企业服务公共信息平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RCEP成员国进出口占比分别达51.6%和25%;扩大汽配、光伏组件、面板等中间品出口,对东盟、墨西哥等中间品重要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6.3%、33.4%。

突出“新业态”,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安徽省商务厅鼓励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6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新培育认定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4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2家,安徽省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省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8.8%,建设租用海外仓357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增长33.9%。合肥市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新增滁州市获批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新认定4个机电类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文化出口品牌建设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聚焦强招引、优服务

利用外资量质齐升

投资中国是大势所趋。投资安徽就是投资未来。2023年,安徽省商务部门抓项目、强招引,制定出台“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18条,让“投资安徽”的共识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行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外资大项目集中落地。

聚焦平台招商“强引力”。安徽省商务厅精心举办“天下徽商”圆桌会、“海客圆桌会”,在柏林、伦敦、北京、上海等地举办39场投资安徽行推介(恳谈)会,深入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65个出访团组赴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外资招引。2023年1—11月,新设外资企业526家、增长21.2%,存量4730家外资企业落户安徽,9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190家企业。

安徽省商务厅厅长方旭在投资安徽行(柏林)推介会上作推介

聚焦产业招商“强实效”。安徽省商务厅立足十大新兴产业,强化链条式招商,开展基金招商,组织全省新兴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和16个市与双边基金投资及关联企业面对面开展深入对接,推动形成一批务实合作事项。德国大众在安徽建立大众总部之外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2023年1—11月,全省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分别达到46.7%、40.3%。海森生物、库迪科技等一批外资重点项目落地,渣打银行成为安徽省引进的第三家世界500强外资银行。

聚焦服务招商“强动能”。安徽省商务厅建立健全重点外资项目协调推进和专班服务机制、外向型企业上门服务机制,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各类诉求158个。推动大众安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蔚来中国总部、先进半导体封装等17个项目纳入全国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其中全国标志性外资项目2个。蔚来汽车、枫华药业、中环低碳、佳通轮胎等一批外资企业持续加大投资。

聚焦优布局、促合作

对外投资高效稳健

2023年,安徽省商务系统深度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优化结构、拓宽领域、创新方式,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实现新提升,用一个个实打实、沉甸甸的项目,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产业布局日益完善。2023年1—11月,安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投资同比增长14%,水泥、汽车、新能源等优势产业海外项目已覆盖沿线16个国家。皖企“走出去”已遍布145个国家和地区。

重大项目合作全面提升。2023年以来,安徽省商务部门推动实施超千万美元投资项目31个,新批境外企业(机构)数量增长45%以上。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两年入选世界500强,安徽建工、安徽华安外经建等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多次跻身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50强。

重要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奇瑞巴西汽车工业园、华安外经建莫桑比克贝拉经贸合作区和欧侨实业匈牙利科技产业园平稳发展,与泰国共建“两国双园”持续推进。依托安徽省“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和专项培训,强化“走出去”风险防范。

聚焦抓示范、带全局

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回望2023,围绕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安徽加快形成了“战略平台+园区平台+活动平台”的承载有力、动力强劲的开放平台体系。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制度创新十佳案例证书颁发仪式

2023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也是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还是贯彻落实“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制度创新、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有力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8项,6项改革事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2023年全国创新案例。

这一年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还奋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譬如:

调整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特别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260项及首批6个联动创新区19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制度保障。

创新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办理时限由30天缩至3天,推进“区域评估+环评告知承诺”深度融合试点。

全国首创“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累计服务海内外人才2万多人次。推进国际学校建设,探索外籍人才随行配偶及家属就业便利化试点。

这一年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聚焦长三角联动发展,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多元化联动合作持续深化,一体化协同创新成效显现——合肥片区与西安、郑州等片区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蚌埠片区持续落实推进与宁波片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六安、马鞍山、宣城、铜陵、安庆、黄山、宿州、阜阳分别与上海、浙江开展园区共建及物流通道合作。长三角“双创券”通用通兑新模式减少企业购买科技中介服务50%的成本,全省银行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协同授信金额超过600亿元;长三角特殊货物一体化查验新模式促使每票货物节省通关时间5天、节约仓储成本4万元;“芜湖—洋山共舱暨单点挂靠航线”使船舶待港时间由48小时减少到24小时。

在开放通道建设方面,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也取得了新进展——开通2条“第五航权”执飞航线,合肥国际货运航线增至8条;开通首条新能源汽车集装箱出口直航航线。2023年1—11月,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33标准列、同比增长16%。

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提质增效,开放型经济发展交出漂亮答卷。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实现进出口额1798.6亿元、同比增长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9.7、1.2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55.2亿元,同比增长30.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幅40.8、20.5个百分点。

自贸战略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安徽国家级园区载体支撑力也愈加夯实。据统计,目前安徽省13家国家级经开区以占全省约1/200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近1/2的外商直接投资、1/3以上的进出口。在2023年参加考评的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合肥经开区蝉联全国第六,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十强,保持长三角第三、中西部第一;芜湖经开区保持全国第二十,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经开区第一。

2023年,安徽省商务部门还通过举办各类国际化经贸活动,打造高能级活动平台,不断提升安徽商务影响力——不仅精心举办“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天下徽商”圆桌会、“海客圆桌会”、世界制造业大会跨国公司对接会等,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服贸会、投洽会等,有力促进了国际经贸交流与投资合作。

瑞雪兆丰年,五谷必丰登。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安徽商务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牢固树立“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开放意识,突出“1234”工作思路,紧盯“在全国争先进位”一个目标,把握好“稳与进、立与破”两对关系,抓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重大经贸活动”三个平台,聚焦“内贸、外贸、外资、外经”四大领域,着力扩大内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