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愿意伸出援手,无私地帮助他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善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帮助别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它照亮了别人的生活,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太和县宫集镇朱庄村村民王化礼就是一个愿意点燃自己放出微光照亮别人的人,听到、看到别人有困难他都会尽自己的努力施以援手,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善举,却灿若朝阳照亮并温暖着受助者的心。这些年来,他用心做实事、用爱传真情,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助人莫过于助学,书中自有千钟粟
王化礼持续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多年,已帮助数名学生陆续完成学业,在他的众多助人活动中他做的最多、最乐意做的还是帮助困难学子,让他们进入更高的学堂。
王化礼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很晚才开始上学,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17岁读到初二就早早下学了,在外打拼多年,使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每当王化礼在报纸或者新闻上看见困难高中生考上大学却因高额学费止步于大学校门时,知道家乡学子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时,他的心就被揪得生疼,他决定要资助困难学生,不让发生在他身上的痛心局面重复在别人身上。他在得知身边2名学子四处借钱筹措学费后,主动联系了的这2名即将步入高中的困难学生,这2名学生,家境困难却坚韧不拔、努力上进。那时王化礼生意并不如意,家里几口人一块在海南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但他还是咬紧牙关资助这2名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为了照顾他们的自尊心,他每一笔助学款都是以借给他们的名义交给他们,可也从来没想过“还钱”。
除了资助钱物,王化礼还经常打电话关心受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时常勉励他们。被捐助的小刘对他感谢道:“王大爷,您资助我顺利读完高中,我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我想报考师范院校,努力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更要向您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听闻此言的王化礼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同事分享这个好消息,像是自己完成了学业一样,60多岁的王化礼似乎在这一刻迎来了他的18岁,那些未能完成学业的心酸,终于在这一刻完成了补偿。
行善贵之在坚持,吹尽黄沙始到金
多年来,王化礼从未曾停止过“拉人一把”的热心,更未曾停止过“做点什么”的脚步,听说哪个邻居或身边谁家有了难处,他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听说王叔家里失火受灾,他送上好几千的物品;老家里的几位老人生活困难,每一次路过他总会带上礼物;旁边村有孩子父母离世成了孤儿,他资助……
除了捐款捐物之外,他还是许多上门求助者的“王大哥”。在海口多年,有数不清的老乡或者陌生人在衣食无着时找到他,给他们车费、生活费,让他们在家里住、一块吃饭、帮助他们找工作,这些年,王化礼记不清自己送出多少份爱心,他也从不记下帮助过的人的名字,10年来,他送出的钱和物价值10余万元,可去年他老家翻新屋子的时候,他还是只盖了一层的房子。
王化礼坚信勤俭持家、善以待人是最好的家风,他的简朴生活、行善助人的言行深深影响着一家人,每一次行善,妻子都十分支持并叮嘱他:“做就要做好,干就要一直干。”
问起王化礼这么做的初衷时,他说,我早早下学,外出打拼,在异地他乡的陌生环境里,有过许多艰难时刻,在这些年的人生旅途中,他感受到众多爱心人士的关爱与援助,这些经历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也是他后来坚持帮助别人的初心。
王化礼常说,水滴石穿,虽然咱能力小,只要坚持,能帮一个是一个,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本该属于他们的更加明媚的人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传递爱心让社会更美好。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凡人微光,汇之如炬。寻常巷陌的生活中、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往往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透过王化礼,我们看到了信仰、大爱和力量,他持之以恒的善举展现了非凡担当,温暖了岁月、感动了时光,我们身边多一些“王化礼”,明天的中国必将更加美好。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