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美丽乡村 > 正文

五微创五美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02-29 16:21:16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阮怀霞   

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山川秀丽,习俗淳美,是古徽商聚集地和徽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这处钟灵毓秀的小县城,孕育了内涵丰富的徽州文化,造就了美丽、干净、安静、和谐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黟县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五微”行动,聚焦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五美”目标,以“景区标准、匠心精神”,大力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为乡村振兴擦亮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美丽底色。

“微改造”提升,让乡村留底蕴见品质。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美”新乡村建设过程中,黟县以建设大黟山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和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突出乡村特色,花小钱、办大事,不搞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着力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存乡土韵味,让“黟品五黑”“黟宿美居”“嘿多好哇”“黟见倾心美好生活季”“黟见倾心 自在桃源”等品牌成为独特IP。

丰梧村在过去一直流传着“十二都,垫末脚,不是驮柴就驮料”的说法。2014年被列为重点贫困村,近几年,丰梧村依托田园风光和传统村落,引进无名初酒店、朴蔓农场等项目,通过植入新型业态,打造创意乡村,以文旅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与山区经济同频共振,过去被戏称为“垫末脚”的丰梧村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实现了从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嬗变。

柯村村以“皖南红色第一村”为主题,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绝佳的绿色生态禀赋,聚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宜居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在柯村村,可以看到很多土地革命斗争时期的红色故事和元素,一下子就把大家带回到当年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当中,在弘扬了红色文化的同时,也为革命老区带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在碧山村,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云贤研学基地创始人汪苗苗也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来到碧山村,与当地政府合作,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自筹资金将破败不堪的汪氏祠堂盘下来,自行设计、修缮,开始创业研学游。打造集鱼灯、草木扎染、徽瓦彩绘、徽派原木画、徽州传统糕点等非遗文化为项目的研学基地,如今已开展了200多场研学活动,以消费驱动传承,以设计活化非遗,以产业赋能乡村,带动了困难手艺人就业,研学产业盘活了碧山村及附近地区的非遗资源。

“微景区”培育,让乡村有颜值增价值。近年来,黟县聚焦打造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国际乡村和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坚持宜农则农、宜文则文、宜绿则绿的发展理念,推进创意下景区、下乡村,实现传统村落由“盆景向风景”的迭代升级。

沿着渔亭镇桃源村530国道旁的盘山公路盘旋,山涧溪水潺潺,处处鸟语花香,一盏茶的功夫,掩映于青山绿水环抱之中的——未晞园旅游度假村便映入眼帘。曾经的未晞园所在地是一个常住人口仅有2户7人的空心村,2016年,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将高端生态度假项目引入,将原处高山之上的怀川‘闲置房’‘空心村’精心打造为‘网红点’‘体验村’,让沉睡资源重焕新生,赋予古村落新的生命力。

5年前的泗溪村,道路狭窄,村庄环境杂乱,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大多数村民都外出务工,村中留守老人和小孩居多。如今的泗溪村旧貌换新颜,拓宽了道路,建设了停车场、体闲健身广场、“生态美”超市等配套设施,打造了泗溪村香榧产业基地、冷水鱼养殖,资金入股宏村小康香榧合作社、有农公司等参与分红,实现了泗溪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微创意”运营,让乡村有活力蓄财力。黟县坚持创意赋能,聚焦乡村优质资源,创新运营体系,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发展,打造乡村创业就业高地。

丰梧村围绕聚集、用好外来人才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激励和引导外来人才在创新乡村运营体系,优化运营机制,让乡村更加充满活力。建筑师张靓秋、刘鲁滨夫妇创建的丰梧‘微创意’公益建筑改造群独树一帜;褚一凡、庄东营等人组建的朴蔓农场群岁月静好;河南人温永锋、杨磊经营的房车营地、短视频群大放异彩;省民宿协会会长陈熙投资的无名初等民宿群窗明几净;周怡如女士成立的大柒艺术馆群别具匠心。这一群新黟县人已经融入到丰梧的乡村生活,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改造。丰梧的乡村振兴自此也有了一支不可多得的外来力量。

离丰梧村不远的碧山村,拜年山家庭农场场主郑涛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创新提出实施‘萝卜计划’,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一产依托‘碧山萝卜’等黄山地域优势农产品,通过‘蔬菜盲盒’的微创意让乡村富余农产品走上城市餐桌;二产结合徽州酱园文化与非遗技艺,改建闲置农房作为新鲜酱菜加工工坊,延长产品产业链,做蔬菜产品深加工;三产围绕‘萝卜’主题农文旅结合打造乡村共建试验场,开展自然课堂、夏令营、认领菜园等活动。

微创意运营,不但解决了“乡村需要市场化运营、运营主体是谁”的关键问题,而且赋予了乡村更旺盛的“生命力”。

“微循环”发展,让乡村生态化可持续。黟县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实施“微循环”发展,保护好一脉青山、一江秀水、一轴画卷。 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建设“画里乡村”为目标,改善乡村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推出乡村生态旅游线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2023年西递景区入选“安徽省最干净景区景点”。近几年西递坚持“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创建全省首个古村落“席地而坐”示范景区建设,严格执行“七无、四显、一不超”保洁标准,(即:石板显原色、水体显清色、绿化显本色、墙面显古色;广场无泥灰、路面无污垢、边角无沉积、石缝无泥沙、停车无扬尘、沟渠无杂物、设施无灰尘;旅游线路上落地垃圾不超过5分钟,景区内石凳、座椅和坐台等所有休息设施保持随时可坐的洁净状态),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风貌,制定并颁布实施了《皖南古村落西递景区“席地而坐”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一花一草皆是景,一山一水可成诗。西递镇聚焦和美乡村建设,让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宜居宜业乡村,在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上,串珠成链、连线成景。

“微奉献”治理,让乡村更和谐美好。村庄怎么建、乡村建设怎么干,村民说了算。近年来,广大农民为村庄规划、征地拆迁、项目推进等献计献策1000多条,参与邻里守望、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移风易俗等文明志愿活动1万人次,在他们当中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2人、中国好人8人。

清代道光年间,开封知府胡文照在修缮祖居“大夫第”时,考虑到行商走贩拉货挑担不易,于是主动将处于闹市的正屋墙角削去三分、侧门墙界后退半米,并在门额题写“作退一步想”五个篆体字。西递镇将胡文照“作退一步想”这一哲学思想融入基层人民调解机制,全面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以“听、理、借、劝、退、和”六字法则,引导当事人退中共进,互惠共赢,将调解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开辟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渠道,有效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通过“五微”行动,“全国最干净城市”“全国最美丽乡村”“全国最美风景线”在黟县各地实现,一幅流动的“新安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通过‘五微’,实现村庄变景区、创意变生意、农房变客房、生态变业态、资产变资金、风景变风尚‘五变’,努力打造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五美’乡村建设新典范。(胡利芬)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