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歙县深渡镇综治中心以平安建设为主线,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在组织协调本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及协调、指导、推动辖区内网格化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上探索出“2333工作法”基层治理格局的新亮点。
两支队伍宣传,群众法治思想入脑入心。一是组建镇级普法队。由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组建,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成立一支镇级专业普法队,通过“驻村夜访”等活动载体深入辖区村组、企业等重点单位,围绕群众关心的婚恋、土地、家庭等热点难点问题,以现场讲解、以案释法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和培训。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普法活动40余次,发放宣传单5000余张,受教育群体10000余人次。二是依托歙县新安江区域党建联建促乡村振兴组建“心安”联合志愿服务队。由各联系村领导担任队长,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村级普法宣传队,线下通过召开“户主会”“板凳会”等方式进行宣传,提高辖区群众法治意识。线上利用新型媒体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辖区群众“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法治观念。“心安”联合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教育100余次,转发普法信息300余条。
三定方式排查,群众矛盾纠纷“无处藏身”。一是定人员,压紧压实责任。将全镇划分为105个网格,由联系村领导任网格负责人,村书记任网格指导员,组织村两委、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开展日常巡查、定期摸排,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及时掌握和化解。二是定中心,发挥工作职能。切实发挥镇综治中心在社会治理中“统”的作用,定期收集各站所(部门)接到的纠纷,落实双领导“坐班接访”、事项受理承办与限时办结等系列制度,实现信访接待、矛盾调解等业务“一站式”受理,发挥综治中心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民生实事等多方面的作用。三是定措施,梳理调解疑难。充分运用一中心一张网”联席议事机制,借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张一帖内科疗法”思想,创新推出的疏、理、宽、利、和“一帖灵”调解工作法,由综治办牵头,组织法庭、司法、派出所、民政及涉及纠纷村的村两委干部,围绕矛盾纠纷的成因特点、目前现状、诉求要求、难点阻碍等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研判、详细分析,提出建议,明晰纠纷化解思路,指明化解方向。2024年以来,综治中心接收村级排查、部门推送重大疑难纠纷9件,均已得到化解稳控。
三化方法调处,群众矛盾化解不留隐患。一是化“被动解”为“主动调”。靠前一步,积极作为,由矛盾纠纷“被动调解”变为群众诉求“主动排解”,畅通群众反映渠道、推动群众诉求源头解决、防范矛盾升级,是深渡镇“ 一站式”矛调中心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的重要方式。改变以前等纠纷上门的陋习,主动约访及上门调解,掌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主动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化“各自战”为“协同办”。紧紧围绕“控增量、化存量、保稳定”的总体思路,对各村居网格员摸排上报的难以独立调处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综治中心经研判后,根据难易程度,把任务分配给各调解队伍开展调解工作,促进矛盾纠纷全部得到化解。三是化“一次性”为“跟进式”。综治中心把矛盾纠纷回访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及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对调处成功的,持续开展“跟进式”回访服务,询问群众对办理的结果满不满意、合不合理、高不高兴,同时,随时掌握思想动态,严防再次发生矛盾纠纷。
三项机制保障,筑牢矛盾纠纷调解根基。一是建立健全巡逻防控机制。为确保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深渡镇建立健全巡逻防控机制,由6村联建的“心安”联合志愿服务队伍,会同派出所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巡逻防控,对宾馆、农家乐、旅游景点等易引起矛盾纠纷及治安问题的重点场所进行重点巡逻检查,形成有效震慑,从而减少全镇矛盾纠纷及治安案件的发生。二是建立健全领导下访机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通过下基层走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方式,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点对点解决问题,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各网格员的积极性,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深渡镇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结合积分超市、个案补贴,对积极参与排查、化解工作的人员进行奖励,并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纳入年终绩效考核。(陈旭、胡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