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旅 > 正文

写在《吴昌硕新论》出版之际

2024-09-12 14:41:2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2018年8月16日至10月7日,《吴昌硕与他的“朋友圈”》展览在浙江省杭州市武林馆区举行,展出吴昌硕书画艺术精品百余件(组),涉及吴昌硕“朋友圈”人物110人。在展出的吴昌硕“朋友圈”110个人物中,安徽籍朋友仅定远县方濬益1人!

我当时正好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参加合肥市政协委员培训班,有幸乘隙参观了这个展览。看后,很是震惊。吴昌硕的安徽“朋友圈”有数十上百人,为何只有安徽定远县方濬益1人名列其中?方濬益何许人也?吴昌硕与方濬益又有怎样非同寻常的交游?

凭着我多年研究地方史,尤其是李鸿章淮军——淮系集团人物的研究功底,我觉得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学术研究空间,甚至是学术研究空白,就是吴昌硕与安徽人物的关系。

吴昌硕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近现代海上名流,以金石诗书画印的卓越成就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后海派”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对海派文坛艺林影响深远。吴昌硕从浙江孝丰县(今浙江安吉县)到浙江湖州,再到江苏苏州,最后到上海而大放光彩,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李鸿章淮军将领分防及洋务运动勃兴的时代。吴昌硕与安徽人文交往关系密切,与安徽故事多多。而且我在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在《书法报》发表过《吴昌硕的甲午之痛》的文章。于是,我立足安徽地方史,立足于晚清时代背景,对吴昌硕与安徽近现代文化名流的交游进行重点考察。我认为这项工作很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初步研究,我发现淮军及其“淮军二代、三代群体”中的安徽人帮助了吴昌硕的仕宦和艺术人生。他们帮助吴昌硕“捐纳”,购买大量吴昌硕金石书画印作品,与吴昌硕成为“石友”“诗友”“书友”“画友”;而吴昌硕对近现代安徽金石书画家,以及以合肥李鸿章家族为代表的淮军——淮系集团人物的书画篆刻师承、创作和艺术特色形成的影响非常大,这是一个学术“富矿”。可惜,确实没有多少人去关注重视。

又对于吴昌硕生平事迹,尤其是早年“仕宦生涯”潜心扒梳,细心考证,发现了不少过去被忽视或误读的地方,如:吴昌硕的“秀才”身份考察、吴昌硕的“捐纳”和“议叙”、吴昌硕的“谋差”、吴昌硕的“一月安东令”、吴昌硕与中日甲午战争等,这些也是让我很感兴趣的。

再对于吴昌硕金石诗书画印的艺术魅力的解读,吴昌硕对安徽书画文化传承的影响,也让我乐此不疲的。近几年来,孜孜以求,夙兴夜寐,也收获满满。共在《人民政协报》《中国书法报》《中国美术报》《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法大厦报》《书法研究》杂志、《书法》杂志、《荣宝斋》杂志、《西泠艺丛》杂志、《书法赏评》杂志、《书法教育》杂志、《书画世界》杂志、《文史知识》杂志、《中国书学》杂志、《青少年书法》杂志(青年版)、《印说》杂志等17家报刊发表研究吴昌硕文章36篇。2018年5月,论文《吴昌硕宦迹考》入围“全国第二届沙孟海学术研讨会”并入选书法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论文集。2019年8月,论文《明月清风尘外侣,冰心铁骨岁寒姿——试论吴昌硕题梅诗及其君子品格》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君子文化论坛。2022年5月,论文《丰备义仓委员吴昌硕》入选安吉吴昌硕研究会编、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吴昌硕研究》(第一集)。2024年3月,论文《吴昌硕与徐士恺交游考》入选《吴昌硕研究》(第二辑)征文,2024年11月将在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4年4月,论文《吴昌硕与方濬益交游考》入选西泠印社主办“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征文并入选论文集,4月20日~22日在杭州临平区举行学术研讨会,2024年10月将在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论文集。通过对吴昌硕生平史料的挖掘,揭开了吴昌硕诸多历史谜团,填补了吴昌硕研究的诸多空白,也提升了淮军书画艺术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丰富了安徽书画人文内涵,这对于打造皖沪江浙书画艺术文化旅游景点,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皖沪的文化自信、文化内容和文化力量。

当然,吴昌硕是一位近现代书画艺术大师,也为晚清之一特殊人物,更是书画艺术奇才,其艺术修养之全面,与晚清学术发展存在着鲜为人知的冥合。他69岁从苏州到上海,与诸多晚清一大批南迁的遗老形成的新文化土壤、从事的艺术活动,及其与海外艺术之交融互鉴,更加促成了其艺术的新境界。和以往研究吴昌硕者多关注于书、画、印方面,而忽略学术思想之递嬗及学术发展之蜕变对其艺术创作之影响,必须加强。若从艺术创作窥探学术背景、生活磨难,更反馈其艺术风格之形成,则似得源头活水。复次,吴昌硕之诗颇见深诣,耐人寻味,而尤待研习讨论。至于吴昌硕与安徽世家大族名流之交游,吴昌硕与安徽近现代文化名流交往之人物谱系,吴昌硕对安徽近现代书画艺术的影响,以及对当代安徽书画艺术的现实价值等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现,使之真正能够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尚需加力。

感谢安徽美学研究会原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祥明先生为拙著作序;感谢诸多书画报刊编辑、主编同志为我精心编辑吴昌硕论文而大量发表;感谢吴昌硕大师嫡孙、上海市吴昌硕基金会理事长、著名书画家吴超先生,吴昌硕大师嫡孙、上海吴昌硕纪念馆馆长吴越先生,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原馆长王青云先生、范一安副研究馆员,安吉吴昌硕研究会执行会长梅松先生,还有安徽省图书馆石梅女士,合肥市图书馆李志慧女士等为我提供不少研究吴昌硕资料。

以后我还会有长期不断的吴昌硕研究成果奉献给大家。

(夏冬波)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