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角色游戏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从家到幼儿园再到班级,“娃娃家"的存在不仅能给予幼儿视觉上的温馨感,更重要的是"娃娃家”能够满足孩子。
“家”是小班幼儿最亲密、最熟悉的地方,结合已有的家庭角色经验,大家兴致勃勃,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生活的家中常见的人物角色与熟悉的生活场景,在游戏中能迁移生活中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情景,利用简单的动作模仿进行游戏,具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对角色游戏也比较感兴趣。
合肥市直属机关幼儿园的教师们在师幼互动的谈话过程中,也让幼儿再次回忆和梳理生活经验,不断迁移到角色游戏中,为后期幼儿有意识地进行角色扮演提供可能,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娃娃家的每一天都忙忙碌碌,妈妈招待小客人、姐姐哥哥给宝宝整理衣服、当宝宝生病了,哥哥打电话请医生来看病……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娃娃家照顾宝宝的场景,来源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熟悉角色,妈妈、爸爸、哥哥、姐姐等家人,家人间的分工和行为都能在娃娃的游戏中体验,进一步理解人物角色的行为和关系。同时,他们也会渐渐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游戏环境及材料的影响下对于“娃娃吃饭”主题有了相对明确的角色游戏,模仿生活中成人的行为,森森喂宝宝吃饭时候会先把饭放到嘴边吹一吹了才喂给“宝宝”吃时,可以看出,幼儿能够初步建立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的意识。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做饭给宝宝吃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他们给娃娃做蛋糕、做饼干、切水果、包饺子…
从孩子们有趣的讨论中,发现他们对炒菜很感兴趣,于是老师引导幼儿在家里观察大人们炒菜的过程,学一学做菜,了解炒菜的步骤,进一丰富幼儿“做菜”的经验。在家园双向的互动和支持下,师幼共同梳理出炒菜的流程:备菜、锅内倒油、锅内倒入菜、加盐、出锅盛盘。
聚焦幼儿感兴趣的“炒菜”,充分调动家长自愿,引导幼儿了解炒菜的基本流程,进一步丰富其生活经验并迁移运用在游戏中。可见,丰富的生活经验与幼儿游戏相辅相成,让幼儿不仅在游戏中获得动作的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丰富认知经验,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价值。
幼儿园的娃娃家,那一方小小的天地,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角落,满足着孩子们许多的情感需求。它宛如一个梦幻的小世界,承载着孩子们的童真与梦想。在这里,孩子们学会关爱,用稚嫩的双手传递着温暖与关怀;学着交往,了解他人的想法……
游戏源于生活,也在一次次体验中回归生活。在游戏中,教师作为支持者、观察者,持续观察、耐心倾听幼儿的游戏,在游戏后通过讨论、家园共育等方式拓展幼儿经验,支持幼儿游戏。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