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各中小学校迎来了“体育课天天见”的新局面,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职工,“人人皆运动”已成学校体育新特色。各学校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围绕运动场地挖潜扩容、师资灵活调配、“训+练”多维课堂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撬动着体育学科教与学的大变化。
场地精细划分
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占地面积不足3.4万平方米,只有2个篮球场和4条直道70米跑道。
为破解运动场地不足、区域场地小的难题,这所地处中心城区的学校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巧妙利用每一处空间资源,将走廊、教学楼的“边角料”打造成“微操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巧妙设计,把走廊、连廊、校园文化区域转变为创意运动空间,让学生们的运动空间不再局限于原本狭小的操场上,学校同一时间能组织6个班级上体育课,实现了有限资源的最大价值化。
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更好地满负荷使用校内体育场地,对校内已有体育场地和空间重新使用编排:中心场地规划为篮球和体能训练相结合,田径、跳绳安排在跑道区,校园中心空地开展轮滑、溜溜球训练……教研组精细规划教学时间,在每周教研活动时提前统筹下一周的体育场地,交错布置课程内容,既实现了错峰上课、也有效保障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每天校内锻炼时长,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提升体能、拓展技能。
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负责人介绍,为落实“新政”,学校在课程实施上下足功夫。在不影响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灵活开设长短课、大小课,涵盖晨练、大课间、体育课、社团活动等,系统规划的“全课程”,实现各年级各班每天有一节体育课;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全天候”体育社团活动,实现晴雨天均能开展充实和丰富的体育活动。
课程精心设计
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本部有61个教学班,只有11名体育教师,按照每名体育教师一周16节至17节的课时安排,怎么排课体育教师都不够。
体育课时量增加,体育教师不够怎么办?面对变化,学校没有坐等靠,而是积极从内部挖潜。以“专职引领+全科培训”的方式,积极盘活现有教师资源,打造专职、兼职“体育授课教师”队伍,将这个“刚性任务”平稳落地。
做操、跳绳、玩呼啦圈……每周一下午放学时间,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本部的操场上热闹非常。音乐教师孙伟带领学生伴随着节奏优美的音乐声练习着韵律操,从她的动作示范、吹哨时机和常规训练内容来看,一点也看不出她是兼职体育教师。
“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支持每天一节体育课。”作为兼职体育教师,孙伟在上岗前经过了一系列专业培训:从准备部分的热身到基本部分的教学活动安排,再到结束部分的拉伸放松等方面都有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尤其重点学习上课过程中如何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常见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的体育课上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创新体育课:语文教师薛璇、王艳让学生们围坐一圈大声诵读经典诗词,再自由组合以诗词内容为依据即兴编排课本剧;数学教师周雯雅、张慧丽带领学生在运动中实地测量操场实际长度,教授学生周长的概念或者面积计算方法,将体育锻炼拓展到本学期任选的数学课题,让数学知识可视化、可感化,学生们通过实践增强数学概念的认知……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与单纯的课堂授课相比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训练精准开展
除了保证体育课的“量”,体育课的“质”也是关键。
双人对抗、持球突破、侧身擒尾、守垒大战……走进阜阳市东清小学的训练场,学生们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一节酣畅淋漓的特色体育课——玩转手球正在进行中。
零基础的小学生何以习得手球运动的精髓,阜阳市东清小学手球教练李明贺分享了工作经验:以“普及+拓展+专业”的三级课程实现全覆盖教学。
学生从一年级、二年级每节体育课都练习手球游戏,三年级以上每周体育课组织一次手球教学。这种普及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主要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落实,旨在让学生们了解手球技术和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手球运动习惯;拓展课程主要面向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除组建手球社团外,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有自己的手球队,校队每晚进行对抗训练,带领这部分学生更深入学习和实践手球运动知识;专业课程则是针对具有较高运动天赋和潜力的学生开展,学校不定期举办分组对抗赛、趣味模拟赛等,学生在这里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学校体育教研组还开发设计了年级特色体育课、高年级走班教学、体育社团活动、班级联赛、年级联赛、校联赛等,学校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以丰富拓展体育与健身教育活动内容,在提升课程品质的同时,把更多学生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
阜阳市东清小学校长齐卓然介绍,手球是用篮球的对抗方式和足球的技巧来玩,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方面都避免不了肢体对抗。刚开始,确实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体育课上多接触手球,担心孩子会受伤,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家长发现孩子的身体素质发生了变化,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不仅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还提升了不少。“之前需要学校做工作,鼓励学生参与,现在很多家长会让孩子主动报名参与。”齐卓然说。
资源精准激活
“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并不是调整课表这么简单,还有场地、师资等一系列配套举措,意味着体育课需要的师资和场地也成比例增加。”颍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颍州区充分利用新校建设、老校改造契机,高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馆,保障学校有充足的运动空间。目前,颍州区有室内体育场馆23个、室外田径场41个,辖区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32万平方米。同时,颍州区鼓励学校实施“一校一策”,积极“挖潜扩容”。各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和新型学习空间改造,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全面增加体育运动空间供给。
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师资队伍的保障。目前,颍州区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646人,其中体育骨干教师83人,占比12.8%。颍州区尤其注重年轻体育教师的成长,采用“进、培、聘”等多种方式优化体育师资保障,近年来招聘体育教师67人。由颍州区教育局、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新教材出版社对青年教师进行联合培养,加速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体育课程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展现在课余活动和社团活动中。“目前在颍州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社团中,篮球、跆拳道、武术、啦啦操、跳绳、乒乓球等多样化体育社团占比高达48.6%,几乎占据了社团活动的半壁江山。”颍州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兼职体育教研员张文付介绍,颍州区将继续用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们“动起来”,并精心设计体育课程,保障学生们“乐起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充满活力和创意的运动课程,助力学生们健康快乐成长。(刘银燕 徐徐)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