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突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六安市金安区清水河街道茶棚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汇聚多方合力、践行以人为本、规范运行机制、厚植文化底蕴,围绕五个维度,解锁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根基。支部建在小区上。茶棚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正琴在上海市长白新村街道挂职锻炼后,参照上海市先进做法,按照所辖小区党员实际居住情况调整原有支部,率先试点成立了寿春华府小区党支部,并利用小区一号楼架空层打造小区党支部阵地,将党组织向居民小区、楼栋延伸。小区党支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关爱特殊人群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常态开展“支部书记亮身份”“书记周一大走访”活动,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管理落在网格上。以网格为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构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五级组织架构,落实网格长负责制,在小区党支部领导下统筹开展小区网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熟人社区”优势,在网格员选配上注重“人熟、地熟、情况熟”等特点,做好日常走访巡查,掌握居民动态需求。宣讲落在心坎上。小区党支部紧跟新时代党员教育新形势、新要求,把党课搬进小区楼栋,开设“小区板凳会”“点播课堂”,让居民党员随时来、随时听、随时学。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面对面宣讲等多种形式,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汇聚多方合力,促进矛盾排查化解。茶棚社区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茶棚实践。“三点一线”构建调解矩阵。依托“茶棚会客厅”“邱记茶铺”“解铃工作室”搭建矛盾调解矩阵,组建一支由民警、社工、铁娘子志愿者、老党员、物业代表、能人为主体的调解队伍,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综合调处。“线上+线下”打通多元渠道。“线下”依托“茶棚邮局”“铁娘子文化长廊”等载体广泛听取民意;“线上”探索“互联网+党建+服务”模式,开通“茶棚铁娘子”抖音账号,围绕意见收集、诉求化解等方面定期直播,场均观看人数近200人次,成功收集并处理问题20余件。“议事协商”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三方议事”、小区党支部值班机制,做到意见收集常态、矛盾化解迅速、诉求回应及时,形成了小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邻里共和谐的生动局面。10年来,茶棚社区未发生一起信访案件,是名副其实的“无访社区”。
践行以人为本,提升为民服务质效。茶棚社区始终践行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将居民需求放在首位,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升级为民服务平台。整合小区现有资源,打造“八部两亭”便民服务一条街,提供缝纫、理发、修理、磨刀戗剪、开锁等8个服务项目,涵盖居民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组建为民服务队伍。成立“铁娘子”志愿服务队,采取分片包联的形式,146名“各怀绝技”的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精准聚焦居民需求。实施“民情大碗茶”项目,针对幼儿、老人等不同年龄段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常态开展“幸福来敲门”关爱老年群体、“茶棚书院”假期托管、“铁娘子慧说媒”等各类为民服务活动,有效提升辖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规范运行机制,发挥社会组织效用。坚持“引、育、用”并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提升志愿服务质效。拓宽渠道“引”。逐步探索“社工+志愿者”市场化运作模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入专业性社会组织参与小区志愿服务队培育孵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积分引导“育”。实施积分激励制度,鼓励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治理效能。茶棚社区“铁娘子”志愿服务队逐步发展为拥有146名会员的志愿服务协会。融入工作“用”。鼓励社会组织聚焦群众需求、承接公共服务项目,融入社会治理。“铁娘子”志愿服务协会年均开展关爱帮扶、矛盾调处、邻里互助、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服务群众约11000人次,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厚植文化底蕴,打造社区精神家园。茶棚社区以茶文化为纽带,把茶元素融进日常点滴。深挖文化底蕴。茶棚社区位于六安、寿县两地往来必经之路旁。历史上,这里曾经叫做清水河村,村里有一家茶棚店,店主热情好客、诚信善良,为往返客商提供一碗热茶歇脚,久而久之,以“诚为先、和为贵、善为本”的“茶棚店”文化深入人心。新时代,茶棚社区继承和发扬“茶棚店”文化内涵,打造“邱记茶铺”,以大碗茶为载体,面对面听民声、解民忧。用活文化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茶元素”融入站点空间建设,设立“茶艺培训室”“茶文化博物馆”特色功能室,居民可在茶文化熏陶、体验中深刻了解六安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厚植“茶棚”情怀。“茶棚店”是茶棚社区的文化根基,社区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重新还原了“茶棚店”原貌,不仅满足了群众生活需求,也保留了居民的美好记忆。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