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黄山市屯溪区: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2024-12-13 23:30:1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施亚磊   

群山环抱,三江汇流。魅力屯溪,古韵新章。

近年来黄山市屯溪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山水人文优势,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绘就了一幅产业丰美、环境优美、乡风纯美、社会和美、生活甜美的“国际屯溪·乡村都市”新画卷。

提神增韵,和美乡村入画来

既能随时投入大自然怀抱,又轻松享有现代化设施,是许多人追求的“诗和远方”。在屯溪,城市与乡村一键切换,已基本成为现实。

驱车前往傍霞,冬日暖阳穿过道路两旁树木的缝隙,投下一道道光影,不时有鸟儿从头顶掠过。稻田、溪流、民宿、咖啡馆、露营基地……随着沿途风景不断更替。

“生活在傍霞很幸福。”村民陆有英说,村落整洁有序,庭院鸟语花香,家家户户用上了和城区一样干净卫生的厕所,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生活完全不逊色城区。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屯溪区坚持按照“景区标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打造“卫厕全覆盖、垃圾全收集、污水全纳管、运维全天候”的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均为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5%。

颜值在左,经济在右。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傍霞村的山林、村庄、河流成为各种动植物的理想家园,吸引了以寿带鸟为代表的多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陆有英表示,“今年观鸟高峰期把家中的两套房都租出去,3个月就赚了大约2万元。”

一群鸟带火一个村。傍霞村抢抓生态流量,紧抓全域旅游发展,突出“文化、休闲、健康、体验、生态”发展主题,霞影国际露营地、霞隐民宿、5G 茶园、“微行知”农耕文化研学体验基地等新业态,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乡间。鬲山登山步道、新傍线健走步道、骑行步道、月亮湾公园等,进一步串联傍霞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运动资源。在生态与人文交融中,傍霞村的农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绿水青山真正化作了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绚烂展开。

不只是傍霞,在屯溪,“哲学小村”篁墩村、“国际小村”南溪南、“基金小村”凤霞村、“美食小村”兖溪村、“休闲小村”三充村、“艺术小村”朱村,犹如点点星光点缀在城区四周,点亮屯溪区发展之路,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具体模样。

据统计,屯溪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19428元提高到2024年24781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3.5%,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筑基建骨,乐居乡村展新颜

服务保障曾经是城乡之间最大的鸿沟之一。如何破解?在城乡携手共进中,屯溪区始终把乡村与城镇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让繁华城市与美丽乡村互融共享。

走进黎阳镇隆阜一村卫生室,大厅宽敞明亮,诊室、治疗室等功能服务室以及医疗设备、基本药物一应俱全。该卫生室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引领工程为契机,从整体外观规范、内部功能完善、就医流程优化入手,对卫生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有个小毛小病,过来看病拿药方便多了,各方面服务都很好,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村民们纷纷称赞。

截至目前,屯溪区已实现区域内2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100%达标,实现诊治60%左右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满足群众基层就医需要。

“黑子先行白子后,单双决定第一手,轮流落子不能改,要想悔棋不能够。”在奕棋镇中心小学的围棋课堂上,老师一边念着口诀,一边在棋盘上示范,让孩子们清晰地看到黑子如何率先落下,白子随后跟进的过程。近年来,奕棋镇中心小学秉承传统,结合本土特点,构建了“以棋育德,以棋冶情,以棋促智”的特色棋文化,丰富多彩的棋类活动不仅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进一步彰显学校棋文化特色。2023年,奕棋镇中心小学成功入选全国围棋特色学校。

“屯溪区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均衡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依据乡村学校所处地域文化与环境优势,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文化节、体育赛事等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真正实现了共建共赢、共融共容的教育一体化发展。”屯溪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屯溪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蒋栋介绍,“屯溪区致力于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一体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提标升级,城乡交通全面实现公交化运营,农村物流网、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

引才筑梦,乡愁眷恋促振兴

要让城乡间要素流动起来,“人”不可或缺。如果说游客的到来为乡村不断“输血”,那么选择乡村创业就业的“乡村主理人”、“新农人”,则为乡村增强了“造血”能力。

汪笃垚,一位朝气蓬勃的90后大学生,奕棋镇瑶干村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负责人。他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学、经济学双学士,先后在拜耳、先正达、广东天禾等企业任农资产品销售大区经理、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技术总监以及高级农艺师。2018年,汪笃垚回到家乡黄山,开启新农人的生活。“我出身农村,深知种地之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往驱使我大学选择农学,立志改变农业现状。”

2022年汪笃垚任知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流转屯溪区奕棋镇瑶干村撂荒土地380亩,将小田变大田进行机械化、数字化种植模式,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打造适合皖南山区丘陵地带特有的种植模式,并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模式复制输出,大幅提升了作物产量。

近日,位于屯光镇南溪南村的柿间小院正式开业。这家店主营餐饮,环境布置围绕院中的一棵柿子树,将不定期推出茶艺、琴艺等雅集活动,向顾客推广徽州式的生活方式。这一项目也是屯溪区国投集团与南溪南乡村主理人合作的一种新方式、新业态。

乡村主理人胡晨晨表示,“我关注南溪南已经很多年了,这里的古民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浓郁的乡愁情感,我期望能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把古民居打造成特色餐饮业态的绝佳承载地。”

截至目前,屯光镇南溪南村共有20多位乡村主理人,涵盖餐饮、研学、露营、文化、文创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助推南溪南村多元化发展。

“屯溪将继续紧扣’国际屯溪 乡村都市’定位,围绕实现’五大振兴’目标、走好’六个之路’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屯溪样板。”屯溪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蒋栋说。(程晔 任俊翔)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