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红蜜蜂,翩翩花丛中。
忙碌不知倦,甜蜜邻里间。
纠纷巧妙解,芬芳满山川。
嗡嗡和谐曲,欢语在张村。
在黄山市徽州区洽舍乡张村村,“红蜜蜂”忙碌地穿梭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辞劳苦,在邻里间筑起了友爱的蜂巢,用智慧酿造着一份份甜蜜,辛勤谱写着一曲自然与邻里和谐共处的茶乡乐章。
筑巢集蜂,防纷于未然。洽舍乡张村村党支部以政治引领为“红”、党员志愿者为“蜂”、组织建设为“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蜜”,成立由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网格员、42名支部党员等为主体的“红蜜蜂”志愿服务队,将全村191户499人化分为5个网格区域,依托黄山“e”治理系统,通过入户走访唠家常等方式了解辖区范围内恋爱婚姻家庭情感纠纷、山林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等方面情况,对前期摸排出的可能性隐患,主动介入化解,解开心结,从源头掐断隐患苗头,避免隐形纠纷酿成大型矛盾纠纷,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强蜂丰翼,止纷于当下。扩充法律知识储备,定期组织“红蜜蜂”志愿服务队成员开展法律知识、调解技能学习和培训,不断夯实法律知识储备,增强责任意识,提升法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借助“人熟、地熟、脸熟”优势,对辖区内的各类隐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强化综合法治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执业律师担任乡村法律顾问,确保乡村两级至少配备一名专业法律服务人员。整合公安、司法、乡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等现有资源,建立“一村一警+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N”队伍,推进公共法律“一站式”服务,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法服务方式,实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标,为乡村两级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建议。截至目前,洽舍乡共有3名法律顾问、16名人民调解员、26名法律明白人、3名法治带头人、3名法治副书记、若干名普法志愿者。
蜂语呢喃,化纷于无形。持续完善“红蜜蜂”志愿服务法治阵地建设,结合张村和美乡村建设,围绕“五个一”(一个法治文化广场,一座法治亭、一面法治文化墙、一间法律图书屋、一篇村规民约),建设团结、和谐、奉献等与张村蜜蜂文化相呼应的法治文化阵地,将睦邻、友好等浓厚全村法治氛围。借助“美丽洽舍”微信公众号,就普遍存在的邻里纠纷、赡养纠纷、土地纠纷等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思想道德教育,以“案”示警,以“案”明法,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
群蜂产甘,无纷于长久。常态化推进干部回访工作,避免矛盾纠纷再次反弹。洽舍乡针对辖区范围内已经调处完毕的矛盾纠纷,及时安排人员做好后期跟踪回访工作,按照“谁调解、谁跟踪、谁回访”的原则,主动查找汇总工作中的漏洞、隐患与不足,认真聆听当事人对于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后续跟进工作,并综合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矛盾纠纷化解末端工作,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清仓见底。
山林蓊郁,溪水潺湲,甜蜜事业,花繁蜂绕。张村不仅以“红蜜蜂”止纷于“源”,化诉于“根”,蜜邻于“久”,更是以“红蜜蜂”为产业,得益于“天然氧吧”和世代传承的养蜂经验,所产土蜂蜜香味醇厚、营养丰富,建设中蜂保种基地,以“合作社+联盟”模式销往全国各地,现如今约有9亩土地产量,带动了张村“甜蜜”事业稳步发展。继而焕发出柃木、无患子、南酸枣、枇杷、拐枣等盎然生机,槐、樟、银杏等古树参天蔽日,紫藤花缠绕,鸟儿在枝上欢鸣,中蜂科普展示馆在旁矗立,中蜂主题亲子广场等“网红点”吸引游客纷沓而至,交织成“一蜂(中华土蜂)、一茶(黄山毛峰)、一果(猕猴桃)、一鱼(清水鱼)”特色产业进行曲,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美丽洽舍画卷。(周瑾伟 施阳光)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