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艾草绿,清明粿飘香。每逢清明,包清明粿、吃清明粿成为了安徽黄山本地的传统风俗。眼下,清明节将至,黄山市屯溪区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制作清明粿。
近日,在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隆阜一村,村民程秀云正在制作清明粿。制作清明粿首先要将艾叶煮成汁后,捞出煮烂的艾叶加上糯米粉与面粉揉匀,揉成不粘手,略干的面团备用。另一边,将腊肉、春笋切丁与腌菜炒熟做馅,这时候,从揉好的面团中取出一小团,捏成小窝窝头的样子,再填入笋丁、腌菜、腊肉等原料做成的馅料,或手工揉拍,或用模具压制,或制成菜饺形状,一个个春笋鲜肉腌菜味的清明粿便制作完成了。
相较于流水线加工制作的食品而言,村民更喜欢自己动手包的清明粿,他们认为这种手工的味道更原始和纯粹。
程秀云是土生土长的屯溪人,每年清明前,是她最忙的时候。清晨,到田间地头摘下最嫩的艾青,回到家后,泡米、煮艾、揉粉、炒馅、揉团、蒸熟……一整套流程,她早已熟稔。
“清明粿是寒食节中的一种食俗,它寓意着吉祥如意。”程秀云表示,从小就喜欢吃清明粿、做清明粿,现在都是她在教孩子们做清明粿。
生好火,铺好清明粿上锅蒸,厨房热气弥漫……大火十五分钟后,清明粿蒸熟了,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簸箕里,浑圆可爱。
蒸熟的清明粿趁热才好吃,取掉箬叶,送入口中,一口咬下,咀嚼几口,外皮韧劲富有弹性,馅料鲜咸脆爽。
据了解,清明粿又叫艾叶粿、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主要用作祭祀,如今其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反倒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任俊翔)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