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黄山市黟县持续用好各级财政衔接资金,以“输血”促“造血”,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推动资金支出由面上覆盖到靶向施策转变,项目红利由“富民”到“强村”延伸,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衔接资金整体效益。2023年累计批复衔接资金项目90个、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085万元。
强化产业项目“赋能”,助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乡村振兴产业要兴旺,重在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黟县着力在产业方面认真谋划、下足功夫,为村庄发展“造血”,为百姓致富“生根”。2023年,黟县瞄准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利用财政衔接资金2676.95万元,安排产业发展项目28个,以产业发展赋能村集体经济。通过优化布局徽茶、养殖、林特等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投资500 万元建设碧阳镇新型鱼菜生态循环系统基地建设项目,发展鳜鱼高密度养殖和蔬菜种植,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左右。按照“村村能入股、村村能受益”原则,推动政策共享、项目共建、资源共用,安排衔接资金500万元建设黟县环境整治资源再利用项目,为西递镇自在谷纯净水项目投入340.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完善基础设施“筑基”,助力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从乡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强乡村规划引领,根据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村庄传统,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村庄改造提升。安排衔接资金415万元用于全县3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费用。围绕全国最干净城市打造,以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治理及河道沟道、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为重点,推动全域环境治理,投入衔接资金180万元采购环境清洁设备36台,通过设备投入破解乡村环境整治难题,全力让乡村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聚焦农田灌溉、安全饮水、村组道路等重点环节,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大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力度,投入衔接资金1914万元,硬化村组道路6930米,修建机耕路1520米,农田灌溉水渠9534.5米,安全饮水设施5处,提升了乡村整体形象,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关注特困群体“扶本”,助力脱贫群众稳步增收。坚持把衔接资金用于民生工程,从群众出发、为百姓谋利,让财政衔接资金使用更有温度、更受欢迎。紧抓产业帮扶,安排254万元奖补资金引导鼓励933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茶叶、蔬菜种植、家禽、蜜蜂养殖等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致富增收的发展活力,2023年全县脱贫群众人均生产经营性收入5138.76元。开展就业帮扶,打造“远近结合”帮扶模式,投入衔接资金26.82万元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在县内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居家就业岗位,为850名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发放就业交通补贴支持县外就业,2023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务工人数2235人,人均工资性收入22508元。完善政策保障。出台特色保险,安排20.59万元“防贫保”综合保险补贴为全县2050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购买“防贫保”,织牢织密了综合保障安全网。加强金融信贷,发放65.456万元小额信贷用户贴息,有效激发了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强化数字科技,安排7.9万元为560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安装网络电视,丰富脱贫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李欢欢)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