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淮北市杜集区委积极探索校地共建新模式,以精准式结对、精细化共育、项目化实践,为青年搭建成长平台,引领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助力杜集高质量发展。
精准式结对,搭建青年人才蓄水池。坚持就近原则。依托驻区高校,与淮北理工学院签订校地共建协议,选聘38名大学生兼任基层团组织副书记,制定《共青团杜集区委挂(兼)职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同时,面向大学生招募“云小编”30余名,助力杜集共青团新媒体运营,进一步扩大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坚持问题导向。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为契机,通过村(社区)提出问题需求,由高校大学生实践团队以揭榜挂帅形式参与实践;为解决段园镇葡萄种植和肉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主动对接安徽科技学院,在段园镇建立肉牛科技小院、葡萄科技小院,招引研究生导师团队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精细化共育,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搭建成长平台。建立杜集大学生实践基地3个,为青年学子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场地。打造杜集区青年人才公寓,为来杜青年人才提供免费的临时居所。建立杜集籍青年学子联盟,构建常态化在外青年联系体系,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制定《杜集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近年来,共征集政务实践岗位150余个,企业实践岗位30余个,制定详细实践考核标准,创新导师带徒制度,为每位实践大学生配备带教导师,提供全程指导和支持。促进就业创业。依托辖区电商基地,实施“青翼创”项目,为青年学子开展电商公益培训和创业指导,助力青年学子实现创业梦想。举办“智汇青春 创享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留杜就业创业宣讲会、杜集共青团促就业培训会等,激发广大学子在杜集就业创业的热情。先后开展“新青年 新作为 新杜集”杜集青年人才区情乡情调研大赛、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青年学子看家乡、乡村振兴主题座谈等活动,让青年大学生通过“走读杜集”增强留在杜集建设杜集的使命感。
项目化实践,赋能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振兴。利用返乡大学生组织开展“红领巾学堂”,丰富辖区青少年假期生活;组织开展《寻访青年先锋》活动,挖掘一批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优秀青年典型。动员高校大学生担任杜集区“青年文旅推介官”,搭建网络媒体平台全方位推介杜集景点、人文历史、美食体验等。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开展“普通话推广”“垃圾分类宣传”“美化乡村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聚焦文明实践。依托淮北理工学院支教社,开设“七彩周末”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为辖区留守儿童提供辅导作业和兴趣培养服务;推出“团团进企带岗”项目,构建校地、校企对接桥梁,帮助企业把技能型人才“牵上线”“领进门”,实现人才定向输送。广泛招募在校青年志愿者参与朔西湖花火音乐节、防汛救灾、“‘青’凉一夏 爱心相伴”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温暖。(张明哲)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