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阜阳市乡村振兴局公示,太和县太和板面非遗传人李巍被评为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李巍,1985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太和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从事餐饮业23年,系安徽椿樱河畔餐饮有限公司厨师、太和县徽创板面职业培训学校创办人。现任阜阳市餐饮商会特聘副会长。
年少时,李巍母亲一直在亲戚家的椿樱河畔板面帮忙,李巍自幼深受家乡悠久的板面文化的熏陶,从小对做厨师非常感兴趣。2000年7月,李巍初中毕业,由于家境贫寒,无法继续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2000年9月,李巍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到太和如意板面店学徒,学习板面制作技术,苦练做菜基本功。四年后,2004年7月,为了进一步开阔眼界,提升自己菜品制作能力,李巍离开太和如意板面店,到阜阳香格里拉大酒店学习,由于勤奋好学,基本功扎实,很快就被后厨主管安排负责凉菜制作。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受太和华源国际饭店邀请,担任后厨凉菜主管。2011年7月,创建徽椿樱河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厨师长。2018年11月,创建太和县徽创板面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任校长至今。无论是工作还是做人,李巍总是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努力做到最好。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服务上全心全意,在创新上追求卓越,凡事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板面制作和培训办学上默默耕耘。
作为一位普通的餐饮工作者,李巍同志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荣获一系列荣誉:2019年,获得太和县“五一”劳动奖章、阜阳市技能大奖;2020年,先后获得阜阳市“五一”劳动奖章、阜阳市企业首席技师的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安徽省地标美食(太和板面)代表性传承人、“颍淮杰出工匠”;2022年,荣获全国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称号、被阜阳市总工会聘为阜阳市劳模工匠宣讲员,2023年6月太和板面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在县政协《“关于打造和保护太和板面品牌”的建议》被评为2022年度优秀提案。
李巍是太和板面行业的领航人、太和板面专项能力鉴定起草人、太和板面制作规范起草人、安徽省地标美食(太和板面)代表性传承人。他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在板面制作上下功夫,始终把推动“太和板面”品牌发展工作放在第一位,其先进事迹先后100多次被国家级媒体和省市媒体报道。
自从业以来,李巍能做到吃苦在前,奉献在先,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提高菜品工艺制作中去。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荣辱。由于他刻苦努力,技艺精湛,先后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2010年,荣获海峡两岸美食大赛金奖;2017年,获得“阜创汇”职业技能大赛银奖;2020年,获得阜阳市地标美食;2020年,获得第四届“金徽厨”烹饪职业技能大赛中式面点项目金奖;2022年,获得太和县“金牌名小吃”、阜阳名小吃面叶项目二等奖、阜阳市小吃专项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8年,李巍美食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坚持把弘扬太和美食文化、打造太和板面美食作为主攻方向,秉承“传承、弘扬、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推动太和板面文化健康繁荣发展为宗旨,积极打造太和板面研发基地,努力构建太和美食体系,着力培养现代徽菜烹饪队伍,为推动太和美食文化创新发展、太和美食走向世界作出积极贡献。截至目前,李巍已经带出2000多名徒弟,1600多名徒弟在河北石家庄、唐山,山东等地经营板面店,带动10000多人就业。年收入有的十几万,有的几十万,几十名徒弟在太和周边县区开早餐店、小饭馆,还有一部分徒弟工作在太和县各餐饮店。
在太和县《一碗板面成就四大产业》的分析报告中,称“一碗板面,装有‘板面粉、板面肉、板面料、板面菜’四大产业”,以两万板面店计算,一年就需要60万亩小麦、13万头肉牛、11万亩辣椒、1万亩小青菜。
1、板面粉产业。“太和板面”是用中强筋小麦面粉做成的,其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延伸性等主要指标,都具有专用属性。正常情况下,一个板面店每天至少需要35公斤板面专用粉,全年按320天经营时间计算,需要11.2吨板面专用粉,相当于30亩小麦加工出来的面粉,2万个“太和板面”店,年需要60万亩的专用小麦保供。
2、板面肉产业。“太和板面”有羊肉板面和牛肉板面两种,其中县内多为羊肉板面,县外多为牛肉板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牛肉更适合大多数消费者的口味,而羊肉的膻味部分人群不喜欢。太和本地人之所以喜欢羊肉板面,除饮食习惯之外,还因为肉用羊都是本地白山羊。太和县是“皖北白山羊”保种基地,样本数据显示59043户中,2019年白山羊养殖户是3510户,2020年是3581户,分别占样本户数的5.9%、6.1%,户均养殖9只白山羊。全县40万户,约有2.4万户白山羊养殖户,养殖量在21万只以上,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
3、板面料产业。辣椒是“太和板 面”的主料,一个店面1天需要5公斤辣椒,1年需要1.6吨,2万个店面需要3.2万吨。太和县辣椒规模 经营主体近100家,规模经营面积 仅6000多亩,年产量不足1万吨,有较大的需求缺口。“太和板面”料,除辣椒之外,还需要小茴香、良姜、毛桃、自芷、白蔻仁、花椒等30多种中药材加工而成的“材料面”。太和县近几年来,通过特色种植业中 药材补贴,培育了近10万亩的中药 材生产基地,全县中药材规模经营主体达233家,年产值达2.6亿元,成为支撑当地农民收入的一大产业。
4、板面菜产业。一碗板面,汤红、肉香、面白、菜绿,其中一个店面1天需要15公斤小青菜,1年需要4.8吨,2万个店面需要9.6万吨,相当于1万亩小青菜的产量。目前,太和县小青菜的规模生产面 积在1.5万亩左右,其中设施生产面积约5000亩,露天生产面积约1万亩。
作为板面传人,李巍自觉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之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太和历史悠久的板面食文化,进而喜欢上这碗来自民间、地道正宗的太和板面。他始终坚信“悦人才能悦己”的至理名言,在厨师生涯中勇于开拓、创新发展。自从2011年7月接手椿樱河畔板面店后,李巍带领创业团队不断学习、埋头苦干,短短数年间将椿樱河畔板面发展成为当地有口皆碑的餐饮知名品牌,目前有2家直营店,60多家加盟店。
2018年,在任职太和县烹饪协会会长期间,李巍用3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调研,行程近3万公里,不断总结太和板面的优点和不足,并经过提案、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编号、发布、复审等程序后,正式发布了《太和板面制作规范》,该团体标准规定了太和板面制作的术语、定义、分类、原料、设备、制作工艺等内容,是阜阳市在地方美食方面制定发布的第一个团体标准。它的实施,将在,为该市团体标准的制定发布,以及地方美食品牌的创立、推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同年,李巍与安徽名珍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太和板面板面专用鸡精,在全国上千家板面店使用,产品上市一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2019年,李巍创新推出太和板面新品类鲜汤板面,提出吃面先喝汤,新工艺,老配方,先后又研制出藤椒味板面、黑椒味板面、番茄味板面,海鲜味板面,泡椒味板面等板面底料。份鲜汤板面店日接待食客近600人,营业额可达2万元。 2018年至今,李巍连续5年组织开展、参与太和板面文化艺术节和太和板面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太和板面品牌,宣传推介太和板面文化,让太和板面“走出去”,走向全国,为推进太和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目前,“太和板面”从业人员约10万人,店铺遍布安徽、河北、河南、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有的已经走出国门,将店铺开到了朝鲜、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全国约有板面商铺5万家,平均每个店面年收入15-20万,板面行业年总收入可达百亿元。在外从业的太和人在打造太和板面品牌的同时,也将太和县及阜阳的其它农特产品带了出去,有效地助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徐佳伟)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