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75岁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智慧和脚步,踏上了黄山这片神奇秀丽的土地并发表了“黄山谈话”,掀开黄山旅游发展新篇章,拉开中国旅游业改革开放大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邓小平在黄山“喜鹊登梅”景点前留下的经典画面)
(“喜鹊登梅”景点旁的登山道已经“旧貌换新颜”)
风雨兼程,砥砺奋斗。45 年来,以黄山风景区为代表,黄山市的现代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迈入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安徽省作出了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重大决策部署,首次明确提出“大黄山”概念,黄山、池州、宣城、安庆打破市域界限,统一打造“大黄山”超级大 IP。以大黄山为名,安徽又一次站在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前沿。
期盼: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邓小平在观瀑楼二楼阳台留影)
(邓小平在黄山下榻的观瀑楼)
在黄山的日子里,邓小平坚持“不封山”,让游客们能够正常游览黄山。他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深入了解山区发展现状和群众生活,与游客亲切交谈、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留下了许多温暖人心的瞬间。例如,在登山途中,他与复旦大学生亲切合影,而在另一张照片中,老人家身着白衬衫,脚穿布鞋,站立在山道上,拄着拐杖,裤腿高高挽起,远眺前方,目光沉稳而坚毅,身后是险峻秀丽的黄山诸峰和形意俱佳的“喜鹊登梅”景点,这一画面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从桃源亭到半山寺、玉屏楼、鳌鱼峰、光明顶、北海、清凉台、始信峰、云谷寺,到处都留下了邓小平考察黄山旅游资源的足迹。坐落在黄山风景区桃花峰半山腰的观瀑楼,是皖籍实业家徐静仁1939年建造的两层建筑,这里是观赏“人字瀑”的绝佳之处。而这座楼,也因邓小平的到来,见证了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历史时刻。
(黄山著名景点之一:飞来石)
(邓小平与家人在排云亭休息观景)
(游客在排云亭休息)
1979年7月15日,邓小平在黄山观瀑楼会客厅召开座谈会,听取时任中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并就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徽州山区经济,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留下了被称作“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的“黄山谈话”。
“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要搞好交通、住宿、设备等基础性工作,但交通还不是第一位工作。第一位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在这里,我们的资本是山。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这些话如同一盏明灯,为黄山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黄山旅游业蓬勃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逐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努力:实现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邓小平与游客在石笋峰前合影)
(游客在邓小平登山留影处拍照)
45年来,历代黄山人牢记邓小平的殷切期盼,冲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的束缚,砥砺前行、奋勇拼搏,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
在全国率先推行封闭轮休制度,促进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和景观资源持续利用。从 1987年10月起,黄山始信峰、莲花峰、天都峰、丹霞峰、炼丹峰等陆续实施轮休......
在全国率先推进统一严格规划管理、制定专门管理条例。1989年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创造性建立外围保护带、重要景点封闭轮休、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基金等制度,在全国开创地方权力机关为山岳风景区立法先河,黄山法治建设步入正轨。
在资本市场发行“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1996年11月,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成功上市,“黄山旅游”同时登陆A 股、B股证券市场,成为“中国旅游第一股”。
(邓小平在散花坞前留影)
(游客打卡散花坞)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0年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的黄山,是全国首个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世界级桂冠的风景名胜区。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黄山因时而动,因势而为,将改革发展继续推向前进。
黄山风景区围绕改革、发展两大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延伸文旅产业链,大力推进“旅游 +”,加快从“紧盯一座山”向“放眼全世界”战略转移。从旅游事业到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景点到全域旅游,黄山旅游经营范围从传统的门票、索道、酒店、旅行社四大板块,拓展至交通运输、智慧旅游、徽菜连锁、文创研发和资本市场等领域。
黄山不仅是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瑰宝。在邓小平“黄山谈话”精神的指引下,如今的黄山,拥有现代化的缆车、索道,高标准的酒店、民宿,以及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因旅立市、以旅兴市的黄山市,积极推进“旅游 +”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形成了山上山下联动、观光休闲并重的大旅游格局。
新程:共赴壮美“大黄山”
(光明顶处游客如织)
(国际友人在黄山)
邓小平登临黄山,不仅是一次身体力行的实践,更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和激励。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打造休闲度假、医疗康养、创意经济、体育赛事、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现代高端服务业集群,3月30日,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上,安徽再一次明晰目标、向着蓝图迈进。
当下, “大黄山”串珠成链,各领风骚。
(黄山标志景点:迎客松)
(宏村月沼)
(池州平天湖天路)
(九华山天台)
瞧!古老而年轻的黄山,山水秀丽,“国之瑰宝”黄山、“山水画廊”新安江、“江南翡翠”太平湖、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等高品质景区景点星罗棋布、璀璨夺目;人文荟萃,发轫于此的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新安医学、徽派古建、徽州美食等影响深远;生态怡人,空气质量常年排名中国内陆地区前两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千载诗人地”池州,有山有水有文化、有诗有酒有故事,九华山、“天下第一诗村”杏花村、安徽唯一的国际重要湿地升金湖、“华东地区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坐落于此;诗仙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杜牧、屈原等众多文人雅士曾在此驻足寻芳,留下《秋浦歌十七首》《清明》等传世佳篇,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等一批国家级非遗。
(安庆黄梅戏《女驸马》展演)
(天柱山游客如织)
(宣城桃花潭之晨)
(江南诗山——敬亭山)
著名的戏曲之乡安庆,徽班从这里进京,黄梅戏源远流长;有“孔雀东南飞”的爱情绝唱,桐城文派两百多年的风骚和回响,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天柱山一柱擎天,花亭湖碧波流转,万里长江,此处咽喉;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小火轮诞生地,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标本之城”。
文房四宝之城宣城,兼有造化之美与人文之盛,是宣纸、宣笔、徽墨、宣砚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诗仙胜迹”敬亭山光耀千秋,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济古韵依存,“徽派艺术殿堂”绩溪龙川历久弥新,泾、旌、绩的老街古巷是剪不断的文化根脉,是一幅“宣纸上的山水画卷”。
既能看到美景、又能享受人生、还能发展产业、更能促进共同富裕。“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继续秉承改革开放精神,在新时代里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大黄山”的牌子打得更响。
“大黄山”,大有可为。
记者:高斌 吴承江 李小凡
视频:李小凡
图片:陈谋荃 操文明 吴春晖 饶颐 高斌(部分图片和视频素材由各地宣传部及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宣传部提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