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集乡位于六安市裕安区西北面,以种植水稻和小麦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除了水稻和小麦,该乡还种植优质杂粮,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而良好的人居环境又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为进一步提升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该乡以群众最关心的、最容易感受的房前屋后人居环境为切入点,聚焦全乡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多措并举,全面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 打造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
抓制度建设,设立“分岗定责”
该乡出台《罗集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精细化实施方案》,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制度治理有依有据。
一是建立网格管理机制。建立三级网格,一级网格员由乡党建、行政联系村及机关干部担任,每月下村开展督导;二级网格员由村包片干部担任,及时整改督导问题,每周开展自查,问题及时交办三级网格员整改;三级网格员由保洁员、护路员、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等“四员”担任,负责网格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在一日内将上级交办问题予以整改到位。
二是建立集中攻坚机制。每周一确定为人居环境集中攻坚日,由一级网格员负责督导,村干部负责带队,集中三级网格员开展集中攻坚行动,并上报攻坚成果,乡人居办对各村集中攻坚行动开展进行督查。
三是建立考核观摩机制。实行一月一考核,重点考核各级网格履职情况,以及实地检查工作成效情况。每次考核随机检查3个村民组,凭考核结果兑现季度绩效奖惩。同时,实行一季度一观摩一评议,选择2个先进村与2个后进村进行现场观摩,并在评议会上进行专题经验交流与表态发言。同时,季度评议会上,对各村人居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PPT方式进行现场通报曝光。
抓整治重点,落实“一点一策”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现的问题,该乡制定一问题一策略,逐一攻破。一是“三线三边”整治。针对交通干线两侧和东西汲河堤坝、清凉寺分干渠等区域,高标准开展清理工作,要求在可视范围内无积存、散落垃圾、无露天粪坑、无简易厕所、无枯死绿化、无户外野广告,做到草垛整齐、杂物整理、杆线整洁、绿化及时修剪维护、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整治。
二是村容村貌整治。清理村内沟渠,以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集中清理水域漂浮物,有效遏制污水横流现象,及时消除黑臭水体;清理畜禽养殖粪污,规范村庄畜禽养殖行为,倡导林下养殖与圈养,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三是历史污渍清理。针对积存垃圾或垃圾堆放点,定期联系专业的清洁公司用高压清洗设备清洗,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提高保洁效率。危旧房屋、无功能建筑、乱搭乱建设施和残垣断壁、废弃畜禽圈舍、废弃厕所等问题都一一落实相关的整治办法,彻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工作。
抓全员参与,聚集“一股力量”
坚持全民齐参与,构建村庄清洁“村村行动、户户有责、人人参与”的格局。一是建立积分超市。各村建立积分超市,将积分兑换活动与文明行为紧密结合,村民通过文明行为赢得积分,再通过积分兑换日常用品,形成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的良性循环。
二是落实红黑榜制度。各村制定红黑榜评选细则,组织包片干部、党员及群众代表担任评委,每月定期根据人居环境对村民组及组内农户开展红黑榜评比工作,评比结果在村部公示栏及广场显著区域予以公示,对红榜家庭户,在积分考核中予以加分,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实施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自定、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等程序制定的村规民约,将门前三包、家禽圈养、旱厕拆除等难点问题,通过村民共议方式予以规范,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促进良好村风民风的形成。
据悉,该乡将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再提升、整治成效再巩固,不断开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局面,让乡村振兴“底色”更加鲜明,共同勾勒出农村美好生活“新画卷”。
( 林启艳 记者 李世宏)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