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胡昊) 2024年7月4日,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滁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2—2035年)》,规划明确:筑牢江淮分水岭在江淮地区重要生态地位,按照“一岭、三脉、多廊、多点”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现代化水平,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山水人文相融的人居典范城市”,促进形成“和谐、安全、高效、协同、美丽”的国土空间。
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远西介绍,《规划》全面分析了滁州市生态系统现状、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滁州市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落实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战略布局和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了滁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生态修复分区、重点区域、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规划》范围为滁州市域内全部国土空间,总面积13516.04平方千米。《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基准年为2021年,近期目标年至2025年,远期目标年至2035年。
《规划》顺应滁州市“一岭分南北、江淮各自流”的自然地理空间特征,通过专项研究,分析滁州市生态空间、生态廊道存在的问题,按照“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格局”的分析路径,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以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生态功能、稳定生态系统、畅通生态廊道为目标,构建滁州市“一岭、三脉、多廊、多点”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格局。其中:
一岭:江淮分水岭集中连片山体生态保育区。是以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区域绿地,发挥生态脊梁和生态屏障作用,维护区域生态、物种、景观的多样性。
三脉:淮河、滁河、池河三条主要水脉。是以河湖水系为主体的生态廊道,发挥构建生态网络的骨架作用,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多廊:主要是三级生态廊道,包括已有的清流河、白塔河、来安河、濠河、襄河等生态廊道,以及联系生态屏障(江淮分水岭)、各条水脉的生态廊道,在整个生态保护和修复格局中起到的连通功能作用,维护了生态网络体系的完整性。
多点:主要是重要山体、湖泊、水库等生态源地为主的生态节点,包括凤阳山、高邮湖、女山湖、花园湖、安徽老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安徽滁州白鹭岛森林公园等。
《规划》将作为滁州市“十四五”乃至到2035年指导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总纲领和空间指引,是实施滁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滁州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夯实了优质生态空间本底。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