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管文亮 记者 胡昊) 7月23日上午,滁州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作为全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工作成果的缩影向社会公布。这些案例涵盖了劳动者权益保障、困境妇女司法救助、维护药品安全三个民生领域的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案例一:唐某某与安徽某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支持仲裁案。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通过支持农民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其合法权益。本案中,唐某某工伤后与就职单位安徽某集团有限公司就岗位调整、经济补偿等问题未达成一致意见,唐某某申请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协助唐某某收集证据,指导唐某某向某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向该仲裁委员会发出支持劳动仲裁书,并深入安徽某集团有限公司听取意见、释法说理。基于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向,某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邀请检察官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解除双方劳动关系,安徽某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唐某某各项费用共计人民币14.5万元。本案例入选安徽省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七大典型案例。
案例二:周某某国家司法救助案。检察机关对遭受家庭暴力违法犯罪侵害的困境妇女开展救助,积极帮助家暴受害家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本案中,周某某因遭受家庭暴力违法犯罪侵害陷入困境。检察机关在办理周某某刑事申诉案时发现周某某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考虑到周某某特别困难之情形,省、市、县三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为周某某发放司法救助金9.3万元。为进一步提升救助效果,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启动“司法救助+”模式,与相关部门多次会商,研究制定多元救助方案:为周某某办理残疾证、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免去周某某子女学杂费、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心理疏导等。在检察机关、妇联组织以及相关部门的多重关怀下,周某某人身权益得到保障,健康状态向好。本案例入选安徽省妇联会同安徽省女检察官协会联合发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案例三:滁州市某区人民检察院诉陈某甲、陈某乙生产销售假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检察机关统筹发挥刑事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依法惩治侵犯药品领域安全行为。本案中,违法行为人用水冒充药品用于静脉注射,并以专家、教授身份进行虚假宣传,销售范围广、获利巨大,受害者多为易受欺骗的年老体弱的人群。检察机关积极能动融合履职,对主观恶性大、公益损害后果严重的违法主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三倍惩罚性赔偿,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对潜在违法者形成震慑。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