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梁岗子:用面塑传承匠心,续写非遗华章

2024-07-21 19:45:21 来源:安徽财经网   编辑:江亚萍   

走进朦胧的雨幕,沿着一条古朴的巷道便来到了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传承人梁岗子的面塑工作室。踏进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多彩的艺术世界,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面塑形象,虽数量繁多却摆放地井然有序,足见主人对它们的珍视。

“面塑”又称“面人”,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的一门传统民俗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起初,它只是民间制作面花食品时为追求美观的产物,后来随时代发展逐渐演化成了一门塑作艺术,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捏面人师傅。

担当传承家业、坚守赤诚匠心

在安徽亳州土生土长的梁岗子就是一位捏面人师傅,因其家里祖辈都是从事面塑行业,所以他从小便耳濡目染,五六岁就跟着奶奶和父亲学搓小泥人儿。据梁岗子回忆,他小时候就对面塑很感兴趣,但当时条件不好,只能以泥团代替面粉,开启了最初的面塑启蒙之旅。万事难在先,年少的梁岗子始终难以参透面塑的诀窍,捏出来的成品总是差强人意,这也使他非常气馁,正当他想要放弃时,一个契机的出现坚定了他的想法,“当时咱们这个皖北小孩儿会穿那个老虎头布鞋,我特别喜欢,就想用面团给它呈现出来,为此也是不断练习、反复琢磨,最终也是成功捏出来了。从那以后,我也是重拾信心,对这个面塑越来越喜欢。”

如今的梁岗子坚守在面塑行业上已经十多年了,却始终对面塑怀有一颗热忱之心。采风人员赶到时,他提出要现场展示捏一支芍药。只见他手中的一撮面泥经快速捏压之后,听话地成了芍药的花瓣与叶子,再稍稍用工具在上面印出脉络,待风干后,用胶水将其镶嵌组合在一起,就这样经过“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的工序,不到十分钟,一支形神具备的鲜艳芍药幻化而成。

(梁岗子在捏芍药)

十多年的面塑功底让梁岗子对此信手拈来,虽然中途由于学业离开过一段时间,但完成学业后,他也是即刻回到了他所热爱的面塑领域,并一直致力于面塑的传承工作。

(梁岗子和他的金奖证书)

开办精彩课堂、培育面塑后人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很多人都不了解面塑,他们觉得面塑没有用。”谈及面塑的当下发展,梁岗子不无惋惜。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梁岗子开始着手开设面塑教学课堂,通过“非遗进校园”、景区开展的研学游体验课等活动,教学生和游客们最基本的面塑操作技巧,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面塑文化。“我在全国各地都有学生,年纪小的也有,年纪大的也有,主要还是以年轻人为主。”

耿妙妙便是梁岗子的一名学生,跟着梁岗子学了快两年的面塑手艺。“最开始我是在抖音上看见了梁老师做面塑的视频,然后萌生了学面塑的想法,进一步了解后发现梁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家附近,特别奇妙!”耿妙妙表示,学习面塑丰富了她的生活,也磨炼了她的心性,同时,作为一名即将从事幼师行业的学生,她也期望将来能够把面塑这项非遗传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能从小了解和爱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时代元素、创新面塑形式

两年前,一则大学生在宿舍制作手捏“四大天王”泥人的新闻走红网络,而不到三十岁的梁岗子也是紧跟时代潮流。在梁岗子的工作室内,除却满目的京剧、西游记师徒、亳州四大药材等中国典型形象外,亦有一些新面孔,例如热门IP《斗罗大陆》中的“小舞”一角。梁岗子说:“选取这些热门的IP形象和动画片,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可以让面塑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除了制作热门IP形象,梁岗子还积极与各地景区合力打造文创系列的面塑。梁岗子表示做成文创会更有实用性,更贴进人们的生活,得出这个经验,源于他曾尝试用面塑做过一款文创手机支架,因其好看又实用,所以销售量非常的可观。梁岗子还表示,那些有美好寓意的面塑也颇受消费者欢迎,比如“花开富贵”和“喜上眉梢”等。梁岗子深知,创新是传承的灵魂。他始终坚持巧妙地将热门IP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文化底蕴的面塑作品。

展望未来,梁岗子动情地说道:“未来我想一直坚持用面塑做出我们国家的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朴实的话语就如同他手中的面团一般,柔软却有力,温暖而坚定。    文|赵晶晶   摄|宋浩宇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