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程跃云 曹开发)5月22日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和林业局发布了该市生物多样性县域本底调查工作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等情况。
据了解,为发现潜在生物“宝藏”,识别保护薄弱环节,宣城市组织宁国市、泾县和绩溪县开展了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目前,宁国市、泾县冬季和春季现场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宁国市共调查到鸟类14目37科94种,泾县调查到鸟类16目34科128种,在两县(市)均发现了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秋沙鸭,该物种极为稀有,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等级,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在宁国、泾县调查发现。此外,宁国市还发现了另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黄胸鹀(wu),属极危(CR)物种,宣城市新纪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在宁国市共调查到13种,在泾县共调查到18种,主要为白鹇、鸳鸯、领角鸮(xiao)、蛇雕等。黄胸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极危物种(在宁国市调查发现)
根据哺乳动物习性特征,在两县(市)适宜其栖息的山地等隐蔽性较强的区域开展调查。宁国市布设了58台、泾县布设了71台红外相机,并结合实地走访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藏酋猴、猕猴。
两栖类泾县共调查记录到2目7科16种,宁国市共调查记录到2目8科16种,并发现宣城市新记录种1种——天台粗皮蛙。爬行类宁国市共调查记录到3目7科13种,泾县共调查记录到3目9科18种,并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扬子鳄。
大黄花虾脊兰——极危物种,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金丝猴”(在泾县调查发现)
陆生高等植物、陆生昆虫的调查也收获颇丰。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宁国市共调查到3种,为红豆杉、银杏、象鼻兰,泾县调查到1种,为大黄花虾脊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宁国市共调查到6种,为榧树、金钱松、金荞麦、蕙兰、罗汉松、中华猕猴桃,泾县调查到6种,为八角莲、春兰、蕙兰、明党参、荞麦叶大百合、七叶一枝花。两县(市)均调查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昆虫,中国特有物种,“昆虫界的神行太保”——拉步甲。
宣城市是全省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面积7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9%,活立木蓄积32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46%。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着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市现有野生动物433种,全市拥有维管束植物2343种。该市通过建立的34个各类自然保护地和13个国有林场,分区划片保护野生动物生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林长对野生动植物重要分布区和原生境全面加强巡护,累计出动43200人次,巡护里程92100公里;全市护林员累计出动144500人次,巡护里程437900公里。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