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证券 > 正文

“中特估”不能简单理解为 直接拔高国企估值

2023-05-22 10:22:20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杨蕊   

今年以来,“中特估”概念股持续发酵。Wind“中特估指数”涨幅明显,“中字头”上市公司表现尤为强劲。

“中特估”,即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去年11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也就是说,成熟市场估值体系并不能很好地与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特征相匹配,需要综合考量我国市场体制机制、行业产业结构、主体持续发展能力等因素,把握好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逻辑,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定价之锚”的基准和引领作用。

不少人认为,“中特估”更重视国家战略、政策导向和社会贡献等综合评价维度,可有效弥补传统估值方法不足,有望为优质资产估值重塑打开空间。尤其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国企,价值长期被低估,与其市值占比和基本面表现不符。

随着“中特估”的探索建立,中国市场特色与资本市场一般规律更好结合,将为投资者发现“潜力股”提供新的视角,低估值、高股息的国企有望被市场重新发现并定价。 需要注意的是,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直接拔高国企估值水平,引导资金推动股价短期、快速上涨,这既不符合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也不利于国企持续健康发展,更与中央“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要求相悖。

抓住“中特估”机遇,归根结底要靠国企练好内功。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持续改善基本面和经营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用优秀业绩展现明朗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推动专业化、产业化战略性重组整合,优化布局,提质增效。同时,进一步强化公众公司意识,主动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让市场更好认识企业内在价值。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