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是发言决策的基础。
李强总理提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既“身入”基层又“心到”基层,才能解决更多实际问题。选调生以及基层工作者拥有“身入基层”近水楼台的条件,更要练好“内功、手上功、脚下功”三功,“心到基层”方能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
练好心中有数“内功”,激扬真知灼见,让调研“研”有物、路清晰。基层调研重实践,须以打好知识基础、持续更新知识体系作支撑,理论基础不牢固,准备工作不充分,发言决策就会捉襟见肘,就会存在工作做不好、方向跑偏的风险。不仅要读原著学原文,全面领会党的思想理论体系,悟原理知原义,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新形势,也要多思工作进步,研究吃透政策文件在相应时期、对各行各业的实践要求,研究新情况、锻炼新本领,在分管领域发挥特点优势,提出专业性、前瞻性建议,不做拍脑袋决策的“马虎人”。在强化理论思维的同时,将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基层这一社会的“神经末梢”,在农务农,在商言商,实地调研前先了解调研地的人文社会风貌、发展实际状况,形成“初步认识”,再形成怎样安排路线、怎样调查采样、怎样撰写报告等一系列工作思路,方能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
练好小口切入“手上功”,解剖个中细节,让调研“研”有用、说到位。李强总理在记者会中再提浙江的“四千精神”,拓展借鉴到调研工作中同样适用。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四个千”贵在积累量变,贵在精准细致,小口切入。调研中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走遍千山万水,走进沟渠小巷,走进房前宇下,到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看实地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在实地调查中多待一会问问来龙去脉,多看一眼寻找蛛丝马迹,不能蜻蜓点水、拍照了之,对问题挖深凿实,抽丝剥茧,对比研究多地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否有政策机制可以解决;体察思考一地存在的个性问题,是否有地域积习、发展堵点可以着手突破。不以事小而忽视,从细微处着手,用辩证思维解剖个中细节,抓住关键找到重点,点到实处、说到痛处、疏通堵处,如此才能让调研“研”有用说到位,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凸显问题的“镜子”,化作破解难题的“法宝”。
练好深入群众“脚下功”,回应枝叶民声,让调研“研”有效、做踏实。离群众越近,离真理越近;见群众的次数越多,获得的群众经验和成果就越多。李强总理说“高手在民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产力的体现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体察民情,寻找群众中的“最强大脑”,寻找蕴藏在基层中在群众中的强大活力与动力,以调研探路开局,能找到最好的老师和办法。调研结果转化为调研成果,还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问题总结切合群众的三餐四季日常生活,经验参考易于操作、易于落地,方便群众生活的微小发现和改变,胜过连篇累牍的材料和报告,才是真正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应有之义。“能操作”才是好办法,“沉下去”才能发挥价值。如此,才能真正使调研体察实情、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 支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