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西南的水圩村谢氏宗祠,距镇中心不过一公里。抗日战争期间,桐东抗日民主政府即在水圩村谢氏宗祠成立。
陈瑶湖镇水圩村谢氏祠堂建于公元1432年春,是典型的“三间穿堂”式徽派建筑。有前厅、中进、后堂、钟楼、鼓楼、宝树堂组成。整体建筑雕梁画栋,宽敞高大,气势恢宏。拱形天花板、花托子、花衬子、门窗建筑构件,质高硕大,雕刻精美。经数百年风雨,保存完好。水圩谢氏宗祠是长江中下游皖江北岸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祠堂,享有“皖江第一祠”的美誉。
陈瑶湖镇旧属桐城东乡。1940年4月,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从桐西撤到桐东陈瑶湖,后改为中共桐庐潜怀无中心县委。同年7月,新四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林维先率五团三营到陈瑶湖,组建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并任团长,在水圩谢家祠堂召开成立大会。
1940年10月,挺进团与中共桐庐县委(县委书记鲁生)在水圩谢氏宗祠,召开桐东地区各乡人士参加的抗日民主大会。时有青山、水圩、四虾、周潭、施湾、源潭、老湾、六洲等8乡民主人士参加,建立“三三制”桐东乡政联合办事处。同年12月,桐东8乡参议会再次召开,会议宣布将桐东联合办事处改建为桐东地区抗日民主政府,王光钧为区长。政府机关设谢氏宗祠,同时成立桐东区人民参议会。
1943年3月,新四军7师沿江支队桐东大队和独立大队在三官山和陈瑶湖地区,重新开辟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起工抗、农抗、妇抗等敌后组织。中共沿江地委机关、沿江支队司令部、沿江货管局先后设在桐东,成为皖江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抗日战争期间,桐东地区抗日民主政府在皖江北岸无为、桐城间,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座黑夜里的灯塔。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