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对培训贷骗局要严惩不贷

2023-05-30 09:18:02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杨蕊   

在互联网投诉平台,关于培训贷的投诉层出不穷。不少求职者陷入这一圈套,不但没能找到工作,还要按时还贷,苦不堪言。对此,专业人士提醒,应聘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求职过程中如遇需要培训并办理贷款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对待。

作为直接受害者,求职者面对层出不穷的培训贷骗局,自然是需要慎之又慎。但是,“招转培”套路是一场利用求职者弱势心理的骗局,具体说就是招聘者会用“岗前培训能帮你快速上手”“更好的职业前景”等话术,让求职者感觉面试单位的出发点和解决方案是从帮助他的角度考虑,照做后会有高收益,进而逐渐卸下防备,陷入培训费与未来高工资待遇及机会相对比的心理博弈中,逐渐失去理智,最终掉入这场心理陷阱。所以,关键还是需要多部门协作监管,对培训贷严惩不贷。

报道中,受害者张浩宇毕业近一年,不仅没找到工作,还背上了贷款,每月还贷1200元,至今尚未还清。培训贷之于旁观者或者相关部门而言,或许只是一个概念,但对于当事者而言,伤害却是具体而深刻的。同时,因为培训贷得不到根本整治,近年来,诸如张浩宇这样的受害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知道给多少求职者和家庭带来痛苦。

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说,培训贷本身也是站不住脚的。深层次说,还是监督管理存在漏洞的结果。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其次,如果企业用欺骗手段与求职者签订合同,合同本身具有欺诈性质,求职者可在知晓受欺诈后一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依法撤销培训合同,然后要求培训机构退还培训费。如此,面对培训贷阴魂不散,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从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和就业生态出发,做更多更细的工作。比如,对开展培训贷的机构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增强监管威慑力,净化网络招聘的市场环境;比如,不断加强对求职者的教育引导,使之对培训贷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有意识地远离培训贷;再如,不断改善就业环境,让求职者获得更宽松的就业选择,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在眼下这毕业季,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纷纷涌入求职市场,此时相关职能部门更要集中加大整治力度。贺 成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