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网络婚恋交友平台,不该是“甜蜜的陷阱”

2023-03-22 09:12: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双   

“盘丝洞” 王恒/漫画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的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记者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带来精神和经济损失。

网络婚恋交友平台,本该也是“爱情圣地”,却出现了不少“甜蜜的陷阱”:近日,山东烟台莱山公安破获一起以网络交友为名实施诈骗的案件。经公安部门调查,犯罪嫌疑人将自己包装为有多处房产、有豪车,并和朋友共同承包酒店的“优质男”,与受害者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以“承包酒店需要周转一下资金”为由,诈骗十余万元。

“爱情骗子”何以聚集在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这其中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一些网络婚恋交友平台的管理不善。作为平台本应该是竭力打造“爱情圣地”,服务婚恋。而一些平台却放松了管理,对注册平台账号的男女,没有尽到基本的资格审查责任,让“爱情骗子”成为了平台的“座上宾”;其二,是一些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联袂主演”了“爱情悲剧”,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甚至聘请“爱情演员”,主要目的在于一起骗取“介绍费”“情感费”。

从以往的婚恋网站,到如今的婚恋APP、婚恋软件、婚恋直播间等等,可以说凡是有载体的地方,就有网络婚恋交友平台。按理说,多些网络婚恋交友平台是好事,然而屡屡出现的“甜蜜的陷阱”令人深思,我们究竟该如何规范网络婚恋交友平台,让其带来的是“甜蜜蜜”而不是“苦涩涩”?

“非诚勿扰”,需要成为网络婚恋交友平台的底线。而这个底线不能只靠商业道德的洁白无瑕,还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网信、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需要打通监管壁垒,形成监管协同机制,保护消费者权益。郭元鹏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