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星评论 > 正文

“鬼秤”危害不容小觑

2023-03-16 09:07:56 来源:新京报   编辑:田双   

近期,视频博主“superB太”带秤暗访食品消费市场当场揭穿商贩鬼秤伎俩的视频多次登上热搜。“superB太”称,曾被私信“走夜路小心”,希望粉丝可以通过他的视频避坑。

从年初至今,该视频博主发布了十多条视频揭露食品市场一些商家的计重猫腻,被曝光的行业涉及海鲜等,其中不乏知名的连锁餐饮品牌,可见通过“鬼秤”来缺斤短两的行为非常普遍。

鬼秤,是指经过非法改装的电子秤,这类电子秤可以根据需要显示虚假物重,通过密码操作又能恢复正常,令工商执法人员无法检查,因而被称之为“鬼秤”。一般来说, “鬼秤”问题主要集中在水产、家禽等行业。经营者在销售水产、家禽后,往往主动帮助消费者进行宰杀、加工,即使消费者事后使用公平秤复核,也难以说清重量偏差。这让消费者吃了哑巴亏,有苦说不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明确规定:“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玩弄“鬼秤”属于违法行为。

实际上,“鬼秤”不仅违反法规和诚实信用原则,还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败坏社会风气。消费者将之称为“黑心秤”“鬼秤”,足见民众对这类行为深恶痛绝。

“鬼秤”成为市场痼疾,危害不容小觑,必须常抓不懈。针对我国商贩多、链条长、监管难的特点,有关部门要强化执法责任,提高监管水平,严格落实对餐饮酒店、水果店、农贸市场等单位的强制检定制度,随时检验经营者的计量器具,重点检查“鬼秤”现象严重的农贸市场畜禽、水产经营等经营场所,加大对销售“鬼秤”商家的处罚力度,让短斤少两者得不偿失,用强有力监管震慑违法经营者,以儆效尤。还要进一步完善诚信经营品评制度,广泛设置公平秤供消费者复秤,畅通投诉渠道,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消费、公平消费的市场环境。斯涵涵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