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频道 > 美丽乡村 > 正文

黄山区:寻找年味 豆之味道,豆味之道

2023-01-12 16:31:00 来源:   编辑:阮怀霞   

“制作豆腐前要将大豆进行浸泡,然后经过磨浆、煮浆、蹲脑、压榨成型等很多工序,我正在做的是第二锅豆腐,已经忙碌了一早上,订购豆腐的订单都排满了。”1月11日,笔者走进黄山区仙源镇的仙源老街,在豆腐坊里忙碌着的刘师傅向我们一一介绍道。

据了解,这家百字号豆腐店——刘记豆腐店的老板叫刘日胜,刘师傅从小就每天看着父亲泡黄豆、磨豆腐、做豆腐,17岁开始和父亲学徒,20岁单干,一直采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生意也是越做越好,每天至少要用150斤黄豆制做豆腐,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买他的豆腐,都说他做的豆腐特别香,好吃。刘师傅介绍说:“我家从祖辈传承做豆腐的手艺至今四代了,以后我要把这做豆腐的传统手艺继续传承下去。”刘师傅对豆腐的传统文化情结,成就了“豆之味道,豆味之道”。

好的豆腐讲究好的工序,据刘师傅介绍。首先,要洗豆腐包。这要分是做豆腐干还是做豆腐。做豆腐干,用粗纱白布做豆腐和豆腐干的豆腐包。黄豆大约要泡一个晚上,上磨拉成豆浆,放在很大的锅里熬开,停火。这时,要过包,使豆腐渣和豆浆分离。在棚上吊一个架子,将豆腐包吊在架子上。将熬开的豆浆一飘一瓢地倒进豆腐包中,另一个人晃动着豆腐包,使纯豆浆从豆腐包中漏下来,流到放在下面的大缸里。直到所有的豆浆都过完包,豆腐渣就和豆浆完全分离了。再次,将豆浆放在大缸里稍微凉一下以后,就开始点卤水。豆腐倌将卤水盛在一个小碗里,倒里边一点,就用勺子在豆浆中搅一搅,眼睛始终注意着豆浆的变化。再放一点卤水,再搅一搅,直到认为满意为止。这是做豆腐的最关键的手艺。这时候,把缸的盖子盖上,等一会儿,看到豆浆已经成了豆脑了,里边有一朵一朵的豆腐花,与清水相伴的时候,也就是豆浆分离为豆腐花和清水的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最后,先将压豆腐的木框摆好,用那种豆腐包,即极为宽的方形豆腐包放在木框之中,开始将豆腐花一瓢一瓢地舀到木框里,水哗哗地从下边流出来,豆腐花沉积在木框里。等到木框里的豆腐花积满了,将豆腐包的四角翻过来,将豆腐花包住,上面用木板压好,上边再用石头压好。等到豆腐不老又不嫩的时候,揭开木板和豆腐包,豆腐就做成了。用刀割成一块一块的,就是好吃的豆腐了。豆腐干和豆腐的制作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道卤豆腐干工艺。

新春将至,吃不完的豆腐会被当地村民制作成豆腐乳、泡豆腐、毛豆腐等易保持的农产品,从腊月吃到正月里。其中制作农家豆腐乳,其独特的制作方法也是本地餐桌上的一道精品。“豆腐乳”是黄山区(太平)人喜好的小菜,这里家家都有做“豆腐乳”的习俗。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特别下饭,且储存时间长,最受老少欢迎。

仙源豆腐历史悠久,相传清朝康熙年间,由仙源进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地,闲居在会馆中,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无奈,只得在京暂谋生计,由于其父在家乡仙源开设豆腐坊,幼年就跟随父亲学过做豆腐,于是,就在京城租了房子,开始以制豆腐为生,并创造出臭豆腐,臭豆腐曾作为御膳小菜送往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喜爱,亲赐名“御青方”,据历史资料考证,王致和豆腐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王致和产品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 “中国名牌”、 “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欧阳如晨 何桂法)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