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走近毗邻黄山市黟县古城的碧阳镇横岗村水稻集中种植区域,千亩水稻相连成片,放眼望去金色无边,微风吹过,稻浪起伏,丰收在望的稻田翠绿如画。横岗又称六都,位于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旅游线的必经之道上。近年来,该村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中,加快搭建智能化平台,通过实施“1234”工作法赋能横岗村基层治理精细化,打实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基石,精耕细作,种好基层治理“一方水田”。
“一个体系”领方向,网格服务全覆盖。
该村作为城乡结合处的村庄,辖14个村民组,共846户2352人,村内还有一个全镇征地拆迁集中安置小区——三路小区,人员结构多元复杂。为确保基层治理成效,该村按照“大小适中、方便管理、界限明晰、动态调整”原则,将村划分包保网格15个,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帮办代办员和网格员信息员,成立“板凳议事会”,打造城南水口“议事亭”,把开会变为聊天,通过唠家常的方法听取民意、了解民情、沟通感情、获取问题。如果是简单问题,通过吸纳“两委”干部、乡贤、网格员、党员等各类群体现场进行评理化解,努力把群众烦心事化解在家门口;涉及疑难问题,实行“一事三单”工作模式,即一件事情建立一个“日记单”,通过两委会、议事会等形式进行分析研判,确立“议事单”后按照“议事单”所提意见建议进行解决,并形成“评价单”回馈群众所诉所求。这不仅实现帮办代办员全覆盖,有效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办事难”的问题,还因地制宜织成了一张大网格,变“被动解决”为“主动服务”,尤其是因店面经营、房屋新建、征地拆迁等引发的重大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做到了群众诉求收集到位、矛盾化解到位、履职监督到位,实现“自治+共治”双向发力。截至目前,共接受群众诉求85件,完成帮办代办事项21项、化解各类纠纷信访事项57件,并提前接介入化解群体访事件5次。
“两支队伍”作用强,党建引领有活力。
该村投资60万元改扩建了集党员活动室、综合服务站、农家书屋、人民调解室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的新村委会,每月村级党委和下设党支部都会组织党员开展村庄整治、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增进党员和群众的感情。在50年一遇的大洪水期间,218省道被截断,石山、易安等村民组被淹,村党委组织全村党群临时组建了一支应急突击队,深入受灾村组开展抗洪救灾,保障了广大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黟县高铁和G530快速路项目推进过程中,该村党群在大量的走访调研中了解民心所盼和群众的现实需要,“面对面”讲政策、“心贴心”解民忧,成功化解征地纠纷32起、解决群众难点痛点问题19个、收集解决群众意见100余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产融合”兴业态,产业兴旺强发展。
横岗村是一个以高产优质水稻生产和村办企业发展为主的大村,该村坚持“稻果飘香 秀美横岗”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3200余亩耕地上先后引进有农生态、六都蓝莓、新一哥桑葚等经济实体,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功打造了蓝莓采摘果园400亩、亩产1000斤、桑葚基地70亩、亩产700斤、葡萄11亩、荷花莲藕70亩、以及连片种植水稻1600亩等,带动村里富余劳动力150余人就业,12个村民组村民每人每年至少增加收入7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增长10万元以上。通过联合成立强村公司—凯川公司,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实施小额工程建设和以出资入股黟路山水公司、租赁闲置资产的方式多途径增加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确保了村级组织“有钱办事”。产业兴旺是村级发展的活力源,通过不断探索村企联动,抱团发展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不断做实做强做优蓝莓、桑葚、优质水稻等绿色生态产业链,争取形成“培育一个主体、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三产融合共致富的基层治理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干发力”换新颜,生态宜居美乡村。
该村境背靠漳河、龙川河和丰溪河三河所聚,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扎实开展好新安江流域绿色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争取村庄环境整治和水美乡村建设项目资金500余万元,通过乡村干部“领头干”、包村干部“下沉干”、帮扶干部“包保干”、驻村干部“牵线干,共同发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建和美小院为目标,围绕庭院设计布局、庭院整治美化等方面,实行村干部包组、党员包片、联户长包户的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同时利用每周入户走访为契机,引导农户全面做好“庭院三包”,清理卫生死角,保障庭院外观整齐有序,绿化格局错落有致。今年来,累计清理村庄内沟渠5100余米,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65处,完成清运垃圾10余吨,绿化美化(15处),石山组门头改徽39户、对村庄重点道路沿线“金边银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等零星地块,进行微改造23处,培育美丽庭院420个、精品庭院11个,休闲亭、观景台3个。河水变得清澈了,道路变得干净宽敞了,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了,村民的幸福指数也进一步提升了。(曹丽)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