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稻种对应的秧苗间距不一样,农机的速度要控制好。”在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盛洪村的农田里,新农人吴金财正在指导农机手使用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眼下,该乡夏季稻种植已经进展过半,虽然正值“三夏”生产的农忙时期,但不少农户因为田地“托管”,反而进入了“农闲”状态。
农户吃了定心丸
吴金财是新丰乡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是新丰乡“金色田园”农技服务队的一员,主要从事水稻、瓜疏等农产品的种植和经营,对稻米质量的细心钻研让他在水稻种植上成了一把好手。像他这样的“土专家”,新丰乡一共有6位,而盛洪村就占一半。作为黄山区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的试点村之一,盛洪村积极吸纳这些行家里手成立了“大托管”生产服务队,为想要托管田地的农户提供精细高效的服务项目,从土地翻耕、育秧插秧到粮食收割,菜单式的服务项目可以让村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需求的托管模式。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吸引了510户农户托管田地1500亩,农户们摆脱了农忙的束缚,年轻的村民也有了更多外出务工的机会,而年迈的老人家也实现了农忙不忙,秋来有粮。
育秧进了流水线
工厂化育秧,订单式生产,统筹性分配,是目前盛洪村的育秧模式,该村投入资金3万元建设了一条新型机械育秧流水线,只要将育秧用土、稻种倒入相应的投料口,就能组成一块块可供插秧机使用的秧苗,待秧苗长成后就可以装车运输到各个水田进行插秧作业。“从稻种到秧苗的周期大约为20天,因为土里已经按照比例和用量调配好了营养成分,这个过程只需要保持水分供给就能让稻种顺利发芽成苗,而且生产线只要运作起来,就可以不间断提供秧苗,目前我们累计完成工厂化育秧400余亩,预计月底就能完成村内所有农田的插秧工作。”盛洪村农技干部盛能才介绍道。除了为农业生产“大托管”提供优质的秧苗保障外,流水线生产也能满足周边村落甚至周边乡镇的用苗需求,也为乡域“大托管”打下了良好的设施基础。
农田有了“铁”帮手
盛洪村是黄山市“小田改大田”试点村,经过改造后的农田连片面积更大,坡度更缓,更加适合机械化作业。该村的盛丰仓社农机大院目前共拥有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收草机、开沟机等11台大型农机具,能够完成全套机械化作业,目前村内托管的农田加上村集体流转农田共有2200余亩,通过农机作业能够完成连片种植和收割,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作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一提一降之间带来的是农产品纯利润的提升。同时新丰乡联合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售后服务企业以及本土大户、新农人等“土专家”组建起3支技术指导小分队分片提供农机检修、操作培训等服务,累计提供技术指导80余人次、维修保养农机100余台,有效解决了偏远乡镇农机“看病难”问题。(杨霆之 王晨璐)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