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轰鸣的水田旋耕机正在来回穿梭、农民们忙碌着施肥,农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据黄山市祁门县凫峰镇李源村支部书记吴春芳介绍,今年“凫粮”种植约1300亩,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水稻400亩左右,全部由今年和去年撂荒地整治种植的,水稻种植需6月8日前全部直播到田,时间紧、任务重。
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较为普遍,为深入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凫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举措落细落实工作,全方位做好粮食生产工作。
深化认识、强化粮食生产责任。按照凫峰镇粮食生产目标,将粮食生产目标落实到村、落实到田块,做好撂荒地摸排,因地制宜发展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扩大粮食生产面积。两年来,凫峰镇撂荒地整治新增粮食播种面积约940亩,新增粮食产量约470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宣传发动,提高种粮积极性。镇村干部积极深入村组做好撂荒地整治补贴、稻谷补贴、优质稻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做好各项种粮补贴、农业保险核实和上报工作,提高群众和种植大户种粮积极性。
补缺短板,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是山区粮食生产的短板,也是制约粮食生产的重大屏障。为补缺短板,今年凫峰镇整合乡村振兴等各项资金300多万元,为村经济合作社购买植保无人机一台、粮食加工和烘干、仓储设备各一台、水稻插秧机一台、水田大型旋耕机二台、极大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落实责任,确保农业指导到位。落实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分片技术指导包干责任制,做好品种选择、示范、推广工作,认真做好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预报、防治,机械化收割等工作,将高产、抗病、抗倒伏、米质优的品种和各项农业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确保农业指导服务到位,解决粮食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打造品牌、创新销售新模式。凫峰镇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因地制宜,以“水稻、茶叶、瓜果、蔬菜、食用菌”五大产业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优质、绿色、环保的“五凫”特色农产品,提升“凫粮”品牌。为提升“凫粮”品牌利用“小李话凫峰”“醉美凫峰”抖音平台、订购会等销售渠道,提升“凫粮”品牌知名度,创新销售模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目前,凫峰镇从无到有,现有粮食种植大户6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个,粮食烘干、加工仓储为一体的粮食加工厂房正在建设中,“凫粮”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凫峰镇采取政府引导、镇村组织协调、典型带动、做好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力争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程跃继)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